[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及动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3792.2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6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古庄健太郎;西村博文;后藤刚志;榎园勇太;山本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K6/48;B60K6/54;B60W20/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能量效率降低的同时有效地吸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以及动力控制装置。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装置具有PCM(14),该PCM(14)确定车辆的加速度,推定发送机(2)输出的平均转矩,推定发送机输出的转矩中的转矩变动成分,设定对推定出的转矩变动成分进行抑制的反向转矩,并控制电动机以使电动机输出所设定的反向转矩,PCM按如下方式设定反向转矩:在发送机输出的平均转矩以及发送机转速恒定的情况下,车辆的加速度的绝对值越小,则反向转矩的绝对值越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以及动力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如下结构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以及动力控制装置:内燃机;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将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以及电动机,该电动机与内燃机连结且能够向动力传递机构输出动力。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搭载有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操作性、乘坐舒适度,要求缩短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时间,作为为此所需的手段之一,可列举出减小发动机的惯性。为了减小发动机的惯性,需要做到不利用惯性就能够吸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
另外,为了提高多缸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已提出了一种根据发动机的运转负荷而使一部分气缸中的燃烧停止的气缸停用发动机。与在所有气缸中进行燃烧的全缸运转时的转矩变动相比,气缸停用时的发动机的转矩变动大,因此为了以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性能为目的而扩大进行气缸停用的运转区域,需要能够吸收增大的发动机的转矩变动。
并且,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经由从发动机支架、变速器直至驱动轴的动力传动系而传递到车室地板,成为车室内的噪声的原因。因此,为了提高车室内的静音性,需要提高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的吸收性能。
在除了发动机之外还搭载有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中,作为吸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使电动机输出转矩以抑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的动力输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以往的动力输出装置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转矩脉动连动地输出正的脉动转矩,并且使用被输出到驱动轴的过剩的动力来通过发电机进行发电,由此控制电动机,以抑制伴随着发动机的转矩脉动而产生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716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现有技术中,为了抑制伴随着发动机的转矩脉动而产生的振动,必须与发动机的转矩脉动连动地以高频控制电动机的转矩输出和发电机的发电,因此伴随着电力的输入输出的损失大,作为车辆整体的能量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能量效率降低的同时有效地吸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以及动力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是具备如下部分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内燃机;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将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以及电动机,该电动机与内燃机连结且能够向动力传递机构输出动力,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指定车辆的加速度的步骤;推定内燃机输出的平均转矩的步骤;推定内燃机输出的转矩中的转矩变动成分的步骤;设定对推定出的转矩变动成分进行抑制的反向转矩的步骤;以及控制电动机以输出设定的反向转矩的步骤,设定反向转矩的步骤包括按如下方式设定反向转矩的步骤:在内燃机输出的平均转矩以及内燃机的转速恒定的情况下,车辆的加速度的绝对值越小,反向转矩的绝对值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3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