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11969.5 | 申请日: | 2018-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0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隆宏;崎道哲;原田真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1/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空气入口 空气通路 空气出口 冷却液 翅片 冷却液通路 热交换 冷却液出口 冷却液入口 供给空气 排出空气 热传导率 排出 配置 | ||
热交换器(1)进行空气与冷却液的热交换。空气入口(131、171)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一侧,并向空气通路供给空气。空气出口(141、181)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并从空气通路排出空气。冷却液入口(41、45)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空气出口(141、181)侧的部位,并向冷却液通路供给冷却液。冷却液出口(42、46)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空气入口(131、171)侧的部位,并从冷却液通路排出冷却液。第一翅片(31)配置在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入口(131、171)侧的区域。热传导率比第一翅片大的第二翅片(32)从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出口(141、181)侧朝向空气入口(131、171)侧配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7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65497为基础,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而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进行空气与冷却液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搭载于车辆等并进行进气或排气等空气与冷却水等冷却液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是构成为增压空气与冷却水相向地流动的相向流型的水冷式中冷器。通常,中冷器根据车辆的搭载空间等条件而区分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相向流型的中冷器、和以增压空气与冷却水正交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的正交流型的中冷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EP1707911A1说明书
发明内容
通常,对于中冷器,只要是热交换性能相同的条件,则与正交流型的中冷器相比,相向流型的中冷器的空气通路的长度长,其流路截面积也形成得较小,因此空气通路的压力损失变大。若中冷器具有的空气通路的压力损失大,则存在使发动机性能降低的问题。
假设使设置于中冷器的空气通路的翅片的间距变粗,则空气通路的压力损失变小,但热交换性能降低。与此相对,若使该翅片的间距变密,则热交换性能提高,但空气通路的压力损失增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降低热交换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空气通路的压力损失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一种进行空气与冷却液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具备:
空气入口,该空气入口设置于热交换器的一侧,并向空气通路供给空气;
空气出口,该空气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的另一侧,并从空气通路排出空气;
冷却液入口,该冷却液入口设置于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侧的部位,并向冷却液通路供给冷却液;
冷却液出口,该冷却液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侧的部位,并从冷却液通路排出冷却液;
第一翅片,该第一翅片配置于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入口侧的区域;以及
第二翅片,该第二翅片在空气通路中从空气出口侧朝向空气入口侧配置且热传导率比第一翅片大。
发明者对从空气通路的入口到出口设置有同一翅片的相向流型的热交换器(以下,称为“以往的热交换器”)调查了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温度的变化率。其结果可知,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率从空气出口侧朝向空气入口侧在预定的范围内变得极小。这是因为,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在空气通路的空气出口侧,空气与冷却液的温度差变小,热交换效率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1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增压空气交换器
 - 下一篇: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