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0157.9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捷;孙一歌;秦禄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
主分类号: | H01G11/36 | 分类号: | H01G11/36;B82Y30/00;C01B32/158;C01B32/182;H01G11/06;H01G11/6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宋晓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 锂离子电容器 碳纳米管 复合体 石墨烯 离子电解质 分开配置 比容量 掺杂的 高能量 质量比 填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达成高比容量以及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LIC)。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具备正极、与正极分开配置的负极、以及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填充的Li离子电解质,正极由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构成,负极由Li掺杂的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构成,负极与正极的质量比为大于0并且小于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的锂离子电容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容器(LIC:Lithium Ion Capacitor)作为同时具有电双层电容器(EDLC: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以及锂离子电池(LIB:Lithium Ion Battery)的特征的混合型电容器备受关注。
已知将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用于电极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使用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作为正极、Li掺杂的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作为负极的全电池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但其需要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的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982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达成高比容量以及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LIC)。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具备正极、与所述正极分开配置的负极、以及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填充的Li离子电解质,所述正极由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构成,所述负极由Li掺杂的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复合体构成,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的质量比为大于0并且小于1.0,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的质量比可以为0.15以上0.8以下的范围。
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的质量比可以为0.15以上0.6以下的范围。
在构成所述正极的复合体以及构成所述负极的复合体中,可以包括17wt%以上33wt%以下的范围的所述碳纳米管。
在构成所述正极的复合体以及构成所述负极的复合体中,可以包括20wt%以上30wt%以下的范围的所述碳纳米管。
在构成所述正极的复合体以及构成所述负极的复合体中,所述碳纳米管可以位于所述石墨烯之间。
所述石墨烯可以具有0.34nm以上10nm以下的范围的厚度。
所述石墨烯可以具有100n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的横方向的长度。
在构成所述正极的复合体以及构成所述负极的复合体中,所述碳纳米管可以是单壁碳纳米管(SWNT)。
所述碳纳米管可以具有100n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的管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