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负载分配元件的、用于容纳枢轴销的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0101.3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2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英;仲崇成;何佳捷;梁君海;杜健;阮大卫;维尔纳·胡芬巴赫;安德里亚斯·乌布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61F1/14 | 分类号: | B61F1/14;B61D17/00;B61F1/12;F16B5/06;F1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泽艳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负载 分配 元件 用于 容纳 枢轴 横梁 | ||
一种用于将用于容纳枢轴销的横梁(411)连接到轨道车辆的车体(1)的两个下部的纵梁(602)上的装置。横梁(411)具有横跨的部分(4116)和纵向部分(4117),所述横跨的部分将这两个纵梁(602)在连接的区域中彼此连接,所述纵向部分延伸至离得最近的车厢前部。下部的纵梁(602)在所述车体(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由多腔空心型材构成,所述多腔空心型材由纤维复合材料构成。每个纵梁(602)的多腔空心型材的腔(604)的数量在所述连接的区域中减少,使得至少一个腔(604)的墙部材料被去除,使得露出至相邻的腔(604)的连接片(605)。负载分配元件(613)接合在这些部位处,所述横梁(411)固定在所述负载分配元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容纳枢轴销的横梁连接到用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两个下部的纵梁上的装置。轨道车辆尤其应当适合于在短途运行中使用,如在地铁和轻轨中使用,其中轨道车辆或者由其形成的列车单元必须在短的时间间隔中加速和制动。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已知的车体以传统的构造方式由管状的结构构成,所述结构具有两个端墙,所述端墙在一般情况下构成为至相邻的车体的过渡部。替选地,端墙也能够构成为驾驶室。
以传统的构造方式,车体由底架(也称为底部)、两个侧墙以及车顶构成。在此,组件尤其具有侧墙和车顶,承载性的、骨架状的承载结构,其中轻型钢型材借助于已知的焊接法彼此连接或者与薄板连接,所述薄板形成外部的蒙皮。在底架下方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也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容纳枢轴销,所述枢轴销又支承在底架中。通常,两个横梁在端部附近与车体相关联。
对于承载结构和蒙皮而言,除了钢型材和轻型钢型材以及薄板外,日益使用轻质的并且耐腐蚀的材料,所述材料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除了传统的尤其针对组件即车顶和侧墙的骨架构造方式,多年来一直力图将替选的结构原理转入到实践中。
从GB 2 030 934 A中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配设有该车身的车辆。
在此车身由模块化的子区段构成,所述子区域以彼此邻接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区段模块同时形成车身车顶的子区域。为此子区段具有弯折的延长部。
为了给予车身必要的强度,各个模块分别以相叠的形式安装。通过使用传统的结构材料如钢,在彼此邻接的子区段或区段模块的相叠或对接区域中引起强的腐蚀现象。三维地成型的子区段和将其连接的型材的预制也需要高的制造精度。
在子区段彼此焊接时或与将其连接的型材焊接时,将相对大的热量引入结构部分中,这引起较强的翘曲和由此引起的制造不精确性。同样地,通过相对大的热影响区削弱了接合。由于所不期望的热引入,此外通常引起薄墙的、形成车体外皮的区段模块的鼓起或变形。这些具有显著的变形的区域必须通过其它热引入和机械能的引入被耗费地再加工(正火、消除应力退火,校准)。此外通常需要的是,耗费地刮抹和打磨可见的外面,以便实现车体的吸引人的整体印象。
如果区段模块彼此间或与邻接的型材通过螺丝连接或者铆钉连接来连接,那么由此会强烈地促进连接区中的裂纹腐蚀的危险。因为此外所使用的连接区段和区段模块由不同的钢或钢合金构成,所以会引起过早的接触腐蚀形成。
EP 0926036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在差别结构方式中的用于高速列车的车体,所述车体由底板、车顶、端墙和侧墙形成,其中侧墙能够由沿着车体纵轴线设置的组段形成,所述组段分别由一件式的空腔型材构成,所述空腔型材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构成,其中空腔型材首先设计为,使得提高车体的刚度。底板、端墙和纵梁由铝挤压型材形成,由此不利地再次提高易受腐蚀性。
为了降低车体的总质量,模块化构造的、功能集成的车体具有高份额的纤维塑料复合材料(FKV材料)和混合材料。
由于在车体的区域中待发生的多轴的负载状况,专门将耦联模块制成为金属或者FKV混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