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许可ISM频带中的NB-IoT多载波操作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09340.7 | 申请日: | 201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5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赛厄斯·库尔思;马丁·弗勒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10 | 分类号: | H04W4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许可 ism 频带 中的 nb iot 载波 操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许可和非许可频率谱中进行窄带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NB‑IoT)的联合多载波操作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现有的多载波操作技术,但也可以处理和使用ISM频带(非许可频带),从而遵守所有监管要求,该目的通过由在非许可频谱中操作的附加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NB‑IoT载波扩展许可频谱中的现有NB‑IoT规则标准,以通过用于在许可和非许可频率谱两者中进行窄带物联网(NB‑IoT)的联合多载波操作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取决于被调度的媒体接入过程的附加数据被添加到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在基站和UE之间广播以确保UE和基站侧在操作期间的合规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许可和非许可频率谱中进行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NB-IoT)的联合多载波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B-IoT)是最近批准的用于基站(eNodeB)和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之间的无线电接口的3GPP标准[参考:3GPP TS 23.720关于蜂窝物联网的架构增强的研究]。对于UE侧,NB-IoT的优点是增加的覆盖范围、超低功耗以及降低的设备成本,同时保持高安全标准以及蜂窝通信的全球漫游能力。对于网络和运营商而言,另一方面,NB-IoT可以支持每个小区和扇区的大量设备,而无需在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设备上进行额外投资。此外,NB-IoT支持在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小区的无线电频谱内部署,因此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无线电频谱的额外投资。
在支持大量设备情况下,当太多设备同时尝试接入网络时,网络存在过载的风险。通过接入限制的方式,网络可以通过从网络服务中排除某些接入类型一段时间来克服过载情况。由于接入限制而增加的网络接入等待时间对于具有延迟容忍流量的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而言通常不是问题,接入限制过程额外消耗设备的电池。使用ISM频谱(工业、科学以及医疗频带)来缓解网络负载峰值对网络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另一方面,低功率无线广域网(low power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LPWAN)技术,例如LoRaWAN、SigFox以及IEEE 802.11ah,针对非许可频谱内的独立部署。这些技术既不与许可无线电频率谱中的技术相互作用,也不向许可频谱提供迁移路径。通过支持非许可和许可频谱之间的无缝交互,可以在非许可频谱过载的情况下保护用户的投资。
NB-IoT标准不支持在非许可频谱,例如,工业、科学以及医疗(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ISM)频带中的操作。与ISM和其他非许可频带的使用相关联的监管要求在最大传输功率、传输带宽、占空比、调制、媒体接入等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它们在不同地理区域内被分段。此外,非许可频谱必须与其他设备共享,并且共存机制必须建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现有的多载波操作技术,但也可以处理和使用ISM频带(非许可频带),从而遵守所有监管要求。
该目标将通过由在非许可频谱中操作的附加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NB-IoT载波扩展许可频谱中的现有NB-IoT标准版本14,以通过用于在许可和非许可频率谱中进行窄带物联网(NB-IoT)的联合多载波操作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取决于被调度的媒体接入过程的附加数据被添加到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在基站和UE之间广播以确保UE和基站侧在操作期间的合规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