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音结构体及开口结构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09299.3 | 申请日: | 201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5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白田真也;山添升吾;大津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开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且轻量并且能够在宽频带中吸音的防音结构体及开口结构体。本发明的防音结构体具备:筒状部件;及膜部件,闭塞筒状部件的中空部而配置,若将与膜部件的膜振动单体中的共振频率对应的波长设为λa,将从安装有膜部件的位置至筒状部件的两个开口端面的长度分别设为L1及L2,将开口端校正的长度设为δ,将n设为0以上的整数,则满足(λa/4‑λa/8)+n×λa/2‑δ≤L1≤(λa/4+λa/8)+n×λa/2‑δ及(λa/4‑λa/8)+n×λa/2‑δ≤L2≤(λa/4+λa/8)+n×λa/2‑δ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音结构体及具有该防音结构体的开口结构体。
背景技术
就通常的隔音材料而言,质量越重,越能良好地屏蔽声音,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导致隔音材料本身变得大而重。
因此,作为与设备、汽车及普通家庭等各种场面对应的隔音材料而要求轻且薄的隔音结构。因此,近年来,在薄且轻的膜结构中安装框体而控制膜的振动的隔音结构备受瞩目。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吸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穿孔的框体和覆盖贯穿孔的其中一个开口的吸音材料,且吸音材料的第1储能模量E1为9.7×106以上,第2储能模量E2为346以下(参考摘要、权利要求1、[0005]~[0007]及[0034]段等)。另外,吸音材料的储能模量表示通过吸音而在吸音材料产生的能量中保存于内部的分量。
专利文献1中,能够在低频区域实现高的吸音效果,而不会导致吸音体的大型化。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声衰减板及声衰减结构,所述声衰减板被分割成多个单独的单元,且具备具有声音透射性的二维的刚性框架、固定在刚性框架上的柔性材料的薄片以及多个锭子,其中,多个单独的单元大致为二维单元,各锭子以在各单元上分别设有锭子的方式固定在柔性材料的薄片上,声衰减板的共振频率由单独的各单元的二维形状、柔性材料的柔软性以及其上的各锭子定义(参考权利要求1、12及15,图4的第4栏等)。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该声衰减板与以往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即,(1)吸音板能够制作成非常薄。(2)吸音板能够制作成非常轻(密度低)。(3)能够在宽频率范围内不遵循质量定律而将面板一起层叠,以便形成宽频率的局部共振声学材料(LRSM:LocallyResonant Sonic Materials),尤其,其能够以低于500Hz的频率偏离质量定律。(4)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面板。(参考第5栏第65行~第6栏第5行)。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32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395898号公报(参考对应日本专利公开:日本特开2005-250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将基于膜振动的吸音作为原理的防音结构体中,若共振频率附近的声波入射至膜,则膜会共振,由此吸收声波。因此,吸音是针对膜振动的共振频率附近的频率的声波产生的,并不吸收远离共振频率的频率的声波,能够吸音的频带窄。因此,可以设想具有膜部件和框体而成的防音结构体尤其可以用于衰减马达噪音或齿轮的啮合噪音等机械噪音中频率特性尖锐的噪音。
然而,具有膜部件和框体而成的防音结构体因制造差异导致吸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有可能无法吸收目标频率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基于年龄的色域映射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机动车辆声音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