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滑动构件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08570.1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4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伊泽佳典;荒井淳一;马渕丰;乙部胜则;西村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福田金属箔粉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3C24/04 | 分类号: | C23C24/04;B22F1/00;B22F7/04;B32B15/20;C22C1/04;C22C9/00;C22C9/06;C22C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体 铜合金 硬质颗粒 基材 覆膜层 析出 滑动构件 混合物 非球形 硬化型 硬质 滑动部位 界面结合 非熔融 吹送 制造 | ||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基材;和
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覆膜层,
所述覆膜层具有:铜合金部,其源自析出硬化型的多个铜合金颗粒;和,硬质颗粒部,其源自多个硬质颗粒且比该铜合金部更硬质,这些部彼此借助界面结合,
所述硬质颗粒部具有非球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颗粒部包含选自由铁基合金颗粒、钴基合金颗粒、铬基合金颗粒、镍基合金颗粒、钼基合金颗粒和陶瓷颗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硬质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的截面中的所述硬质颗粒部的比率为1~50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部包含镍和硅作为添加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部还包含选自由铬、锆和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作为添加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和所述覆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塑性变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的截面中的孔隙率为3面积%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覆膜层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且包含扩散层和金属间化合物层中的至少一者。
9.一种滑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滑动部位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
10.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混合物以非熔融的状态吹送至基材上从而在该基材上形成覆膜层的工序,所述混合物包含:析出硬化型的多个铜合金颗粒;和,具有非球形形状、且比该铜合金颗粒更硬质的多个硬质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颗粒包含选自由铁基合金颗粒、钴基合金颗粒、铬基合金颗粒、镍基合金颗粒、钼基合金颗粒和陶瓷颗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硬质颗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合物吹送至所述基材上时,将该混合物以如下速度吹送至该基材上,所述速度使所述铜合金颗粒被吹送至该基材上、且在该基材和所述覆膜层的至少一者中形成塑性变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颗粒为过饱和固溶体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颗粒为骤冷凝固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颗粒为通过水雾化法而制造的颗粒。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颗粒的粒度和所述硬质颗粒的粒度分别为150μm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颗粒的粒度和所述硬质颗粒的粒度分别为75μm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硬质颗粒的平均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福田金属箔粉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福田金属箔粉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85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