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7746.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5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胁元亮一;山田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317 | 分类号: | H01M50/317;H01M50/15;H01M50/188;H01M50/176;H01M50/58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颖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在封口板(2)的电池内面侧隔着第1绝缘构件(10)配置在电极体侧具有导电构件开口部(61f)的导电构件(61)。正极端子(7)的插入部(7b)插入到导电构件(61)的第3端子插入孔(61c),与导电构件(61)连接。导电构件(61)的导电构件开口部(61f)被变形板(62)密封,在变形板(62)连接与正极板电连接的第1正极集电体(6a)。导电构件(61)在与第1绝缘构件(10)对置的部分具有向第1绝缘构件(10)突出的按压突起(61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驱动用电源中,使用碱性二次电池或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方形二次电池。
在这些方形二次电池中,由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包装体和将该开口封口的封口板构成电池壳体。在电池壳体内同电解液一起收容由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板构成的电极体。在封口板安装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经由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板电连接,负极端子经由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板电连接。
提出有具备电流阻断机构的方形二次电池,该电流阻断机构在电池壳体内的压力因过充电等而成为给定值以上时工作,将电极体与端子之间的导电路径切断来阻断电流(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157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在方形二次电池设置电流阻断机构而成为相对于过充电等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但是,谋求开发可靠性更高的方形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流阻断机构的工作压更稳定的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包含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包装体,具有开口且收容所述电极体;封口板,将所述开口封口;导电构件,在所述电极体侧具有开口部且隔着第1绝缘构件配置在所述封口板的所述电极体侧;变形板,将所述开口部密封且因所述包装体内的压力上升而变形;集电构件,将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和所述变形板电连接;和端子,经由所述集电构件、所述变形板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电连接,将所述端子插入到设置于所述封口板的端子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1绝缘构件的端子插入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构件的端子插入孔,并且将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构件连接,所述导电构件以及所述封口板中的至少一者在与所述第1绝缘构件对置的部分具有向所述第1绝缘构件突出的按压突起,伴随着所述变形板的变形,将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与所述端子之间的导电路径切断。
优选,设为将端子插入到设置于构成电流阻断机构的导电构件的端子插入孔且将端子和导电构件连接的形态。若是这样的形态,就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做出具备可靠性高的电流阻断机构的二次电池。但是,发明者发现,在这样的形态的二次电池中存在如下那样的课题,尚有更加的改善的余地。
在端子和导电构件并非一个部件而将端子插入到导电构件的端子插入孔并将端子与导电构件连接的二次电池中,会引起如下那样的现象。在二次电池中出现异常而在电极体内产生大量的气体的情况下,该气体会通过封口板与第1绝缘构件之间或第1绝缘构件与导电构件之间而移动到导电构件与端子的连接部附近,有可能会通过导电构件与端子之间而泄漏到由导电构件和变形板形成的空间内。并且,有可能因这样的气体的泄漏而使电流阻断机构的工作延迟。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在导电构件以及封口板中的至少一者在与第1绝缘构件对置的位置形成按压突起,因此配置于导电构件与封口板之间的第1绝缘构件被按压突起更强地按压,能抑制气体移动到导电构件与端子的连接部。因而,能抑制存在于电极体附近的气体泄漏到由导电构件和变形板形成的空间内。因而,能更确实地防止电流阻断机构的工作延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7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块
- 下一篇:多孔碳包覆的硫颗粒及其制备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