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电池模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5995.7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太轸;姜达模;文祯晤;郑炳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50/536 | 分类号: | H01M50/536;H01M50/505;H01M50/249;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伟;高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以及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提供了: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该电池模块能够通过调整电极引线之间的连接结构而防止由于过充电引起的着火发生,并且便于二次电池之间的连接和断开。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包括二次电池堆,在该二次电池堆中堆叠多个二次电池,每个二次电池具有从其突出的电极引线,其中:电极引线的每一端具有向左或向右弯曲的弯曲部;对于每个相邻的二次电池,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引线的弯曲部在弹性体介于其间的情况下堆叠;并且堆叠部分在弹性体被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包括垫圈的绝缘螺栓而紧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并且更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这样一种电池模块:通过连接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而构造电池模块,从而具有电极引线之间的改进连接结构,本公开还涉及用于制造所述电池模块的方法。本申请要求2017年4月7日在韩国提交的第10-2017-004541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对于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摄像机、移动电话等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并且随着电动车辆、用于能量储存的蓄电池、机器人、卫星等的广泛发展,对可重复再充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进行了许多研究。
最近,二次电池不仅广泛用于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等小型装置中,而且用于例如车辆和能量储存系统等中型和大型装置中。特别地,随着碳能源的逐渐耗尽以及对环境的增长的关注,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和电动车辆的需求逐渐增长。在这种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电动车辆中,最重要的部件是向汽车电机提供驱动力的电池组。因为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电动车辆通过电池组的充电/放电而被供应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力,所以与单独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车辆相比,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电动车辆具有较高的燃料效率,并且可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由此,用户的数量现在逐渐增长。
当二次电池用于电动车辆时,为了增大容量和输出,使用其中许多二次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电池模块来制造电池组。在此情形下,因为袋型二次电池容易堆叠,因此被广泛用于中型装置和大型装置中。
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中并排堆叠的二次电池可具有相互电连接的电极引线。在此情形下,相邻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可由汇流条电连接,并且通常利用激光焊接方法来电连接二次电池。
图1是示出常规电极引线的激光焊接工艺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结构中的电极引线和汇流条的激光焊接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二次电池10被堆叠成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电极引线20从两端突出,并且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极引线20交替堆叠。在堆叠的二次电池10的一侧上,除了最外侧电极引线20之外的内侧电极引线20发生弯曲并相互重叠,并且电极引线20的弯曲部通过从激光发生器S输出的激光L进行焊接并被结合。在堆叠的二次电池10的另一侧上,所有电极引线20发生弯曲,并且以重叠方式发生弯曲的电极引线20的弯曲部利用从激光发生器S输出的激光L而焊接,因此完成电连接。
更详细地参照图2,电极引线20从二次电池10突出,并且被弯曲为端部向左或向右弯曲,从而提供平坦的竖直接触表面。相邻的二次电池10以如下方式通过激光L来焊接:相反极性的电极引线20的弯曲部重叠,并且汇流条30被放置成在电极引线20的弯曲部相重叠的竖直接触表面相接触。
因为用于车辆的部件在发生事故或失灵而发生故障时直接与车辆中的人员的生命相关联,所以成品车辆的客户安全要求级别非常高。因此,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的稳定性测试项目变得更严格。作为项目之一,在过充电时的发热现象的解决方案特别重要。然而,如参照图1和图2所述,在电极引线20之间的焊接结构以及电极引线20与汇流条30之间的焊接结构中,不具有防止在过充电时的发热现象的功能。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的常规焊接连接具有如下缺点:当由于一个二次电池10中的故障而产生热量时,邻近的二次电池10通过电极引线20而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后续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5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
- 下一篇:改进的微米层膜、改进的电池隔板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