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粘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4706.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川本友也;松木繁季;内田德之;土居智;石堂泰志;片冈宽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B32B5/18;B32B7/02;B32B27/00;C09J7/26;C09J7/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粘合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本发明是一种双面粘合带,其为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上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在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等便携电子设备中,为了进行组装而使用双面粘合带(例如专利文献1、2)。此外,在将车载用面板等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固定于车辆主体的用途中也使用双面粘合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2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8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用于固定便携电子设备部件、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等的双面粘合带来说,要求高粘合力。进而,近年来,便携电子设备、车载用电子设备等随着高功能化而存在形状愈加复杂化的倾向,因此,有时将双面粘合带贴附于高低差、角、非平面部等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使双面粘合带变形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想要恢复至原有形状的力、即复原力、斥力起作用,双面粘合带有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剥离。尤其是,在使部件变形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时,因部件自身想要恢复至原有形状而对双面粘合带施加复原力、斥力,有时固定不充分或者双面粘合带发生剥离。为了防止这种复原力、斥力所导致的剥离,对双面粘合带要求优异的应力松弛性。此外,有时还对双面粘合带要求耐冲击性。
作为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且耐冲击性也优异的双面粘合带,已知使用了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带。然而,对于以往的使用了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带而言,在用于临时固定的用途的情况下或在因某种原因而想要在贴合后进行剥离的情况下,有时在剥离时发泡体基材发生破损而在被粘物上留有残渣,存在再加工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双面粘合带而言,要求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双面粘合带,其为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上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在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
以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人等在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该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中,在发泡体基材与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发泡体基材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配置了拉伸断裂点应力为一定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配置这样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从而尽管采用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发泡体基材,两个粘合面也可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图1示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1在发泡体基材2的两面具有第一粘合剂层31和第二粘合剂层32。并且,在发泡体基材2与第一粘合剂层31之间配置有第一树脂层41,在发泡体基材2与第二粘合剂层32之间配置有第二树脂层4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该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4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