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留置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4603.5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6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美浦学;图师泰伸;楠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29/06 | 分类号: | A61L29/06;A61L2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斥力 导管 留置导管 温水浸渍 脉管 干燥状态 留置 软化 血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入血管等脉管时硬、留置于脉管后软化且适应沿着脉管走向的形状的留置导管。该留置导管的25℃的干燥状态下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为0.10N以上,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为0.01~0.25N,25℃的干燥状态下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与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之比为3.5以上,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在留置5分钟后为0.027N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留置导管。
背景技术
用于输液、输血等的留置针是可留置于血管的由塑料等形成的导管,以将其留置于血管内的状态连接从输液袋等收纳有输液或药液的容器延伸出的管而使用。在该留置针中插入具有由金属等形成的尖端的内针而一体地构成。该类型的留置针在将导管与内针一起穿刺到血管内后,从留置针中拔去内针后与上述方式同样地使用。
然而,为了实现留置针的主要目的、即注入输液·药液,重要的是确保所留置的导管的流路,因此对导管要求优异的耐扭结性。此外,穿刺时的操作性以及穿刺时和留置后的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受到导管的机械物性的影响,因此希望在穿刺时具有足够的硬挺度并在留置后软化。
以往,作为留置导管的材质,主要使用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氟树脂制导管由于穿刺时较硬且硬挺度强,因此操作性优异,容易进行血管确保。然而,这些氟树脂制导管在脉管留置后并不足够柔软,存在损伤血管壁的可能性。而且,耐扭结性不充分,有可能妨碍输液流路的确保。
鉴于这样的情况,最近已经开始使用由硬链段和软链段构成且软链段由聚醚构成的聚氨酯树脂作为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含有分子量不同的聚二元醇的多种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树脂混合物构成的留置导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70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插入血管时硬、留置于脉管后软化的留置导管。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留置导管虽然在留置于脉管后软化,但没有达到导管适应沿着脉管走向的形状,而要恢复成导管原来的直线形状。被指出:由于其要恢复成原来形状的力而使导管的前端继续按压血管壁,因而有可能对血管的内壁组织造成损伤。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插入血管等脉管时较硬、留置于脉管后软化且适应沿着脉管走向的形状的留置导管。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了一种留置导管,其25℃的干燥状态下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为0.10N以上,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为0.01~0.25N,25℃的干燥状态下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与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之比为3.5以上,37℃的温水浸渍时的导管排斥力的最大值在留置5分钟后为0.027N以下。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了一种留置导管,其含有聚氨酯树脂,上述聚氨酯树脂以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脂肪族二醇和芳香族聚二元醇或脂肪族聚二元醇为主成分,上述二异氰酸酯与上述聚二元醇的重量比为0.99~1.36,硬链段平均链长为1.00~3.01。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实施例中测定的推送力(pushability)和扭结距离下的试验样品的配置的示意图和试验中得到的图例。
图2示出实施例中测定的适应于脉管走向时的最大长度的测量方法。
图3是用于评价实施例中的留置形状的X射线透视图像。实施例或比较例的2张X射线透视图像相同,下层的X射线透视图像画线用以示出导管与血管后壁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4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