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02642.1 | 申请日: | 2018-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0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董昊翔;许炜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G06V10/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文小莉;刘芳 |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指纹识别 模组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包括:反光板、光学调制器件和光学传感元件,反光板和光学传感元件上下设置,且光学传感元件与反光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光学调制器件设置于第一间隙内,反光板包括位于光学调制器件一侧的反射区,以使经手指反射的光经光学调制器件和反射区后进入光学传感元件的传感区域,这样就使手指反射的、带有指纹信号的光经过反光板以及光学调制器件的反射和调制后进入传感区域并输出,对从手指反射、带有指纹信息的光的光路进行了反射折叠,在保证指纹识别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减小指纹识别模组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指纹识别模组感应、分析指纹的谷和脊的信号来识别指纹信息,具有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指纹成像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光学成像、电容成像、超声成像等多种技术,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因其具有穿透能力强、支持全屏摆放、产品结构设计简单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指纹识别技术的主流。
目前,现有的光学指纹模组通常包括光源、透镜组和与透镜组平行的图像传感器,使用时,需要将手指放在屏幕的光学镜片上,手指在内置光源照射下,光线在手指表面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就不一样,经过透镜组聚焦调制后形成光强空间分布图像,然后在图像传感器件上得到多灰度指纹图像,可以实现较大区域的指纹图像采集。
然而,在现有的光学指纹模组中,为满足指纹图像采集区域以保证指纹识别性能,其所需的焦距就会较长,导致光程变长,这样就会使模组的总体尺寸厚度变大,不能满足市场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光学指纹模组,其所需焦距较长,光程较长而导致模组总体尺寸较厚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反光板、光学调制器件和光学传感元件;
其中,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上下设置,且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与所述反光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光学调制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反光板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一侧的反射区,以使经手指反射的光经所述光学调制器件和所述反射区后进入所述光学传感元件的传感区域。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板被所述光学调制器件分割为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一侧、与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传感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另一侧的所述反射区,以使经手指反射的光在所述反射区反射后经所述光学调制器件进入所述传感区域。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区为所述反光板上与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传感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区域,以使经手指反射的光经过所述光学调制器件后在所述反射区反射后进入所述传感区域。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之间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以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之间具有用于使所述传感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露出的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在所述反光板下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由所述第一支撑板朝所述光学传感元件突出的第一支撑凸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光学传感元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之间具有用于使所述传感区域露出的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板一侧具有朝所述光学传感元件突出的第二支撑凸台,所述第二支撑凸台与所述光学调制器件之间具有用于使所述传感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露出的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传感元件包括主电路板和固定在所述主电路板上的光学传感芯片,所述光学传感芯片背离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具有所述传感区域,且所述传感芯片与所述反光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2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