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分解室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1751.1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S·约翰逊;R·M·约翰逊;K·贾格塔;E·南杜鲁;M·米塔帕利;U·B·沙哈;S·D·卡拉特;P·C·乔希;V·K·乔希;V·孙达拉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3/10;F01N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须一平;唐雪娇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系统 分解 | ||
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分解室包括主体和扩散器。主体包括入口、出口、热管理室和主流动室。入口配置成接收排气。出口配置成排出排气。热管理室与入口流体连通。热管理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一部分排气。主流动室与入口流体连通。主流动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二部分排气并从热管理室接收第一部分排气。扩散器位于主流动室内。扩散器包括扩散器入口部分和扩散器凸缘部分。扩散器入口部分包括多个扩散器穿孔。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6日提交的印度临时专利申请号201841025311的优先权,该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与内燃(IC)发动机一同使用的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气后处理系统用于接收和处理由IC发动机产生的排气。通常,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几种不同组分中的任何一种,以降低排气中存在的有害排气排放水平。例如,用于柴油动力IC发动机的某些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其包括在氨(NH3)存在下,将NOx(一些部分中的NO和NO2)转化成无害的氮气(N2)和水蒸气(H2O)的催化剂。
通常,在这样的后处理系统中,排气的还原剂(例如,如尿素的柴油排气流体)被注入到SCR系统,以提供氨源,并与排气混合以部分地降低NOx气体。然后,排气的还原副产物流体地连通到包括在SCR系统中的催化剂,以将基本上所有的NOx气体分解成相对无害的副产物,所述副产物被排出后处理系统。
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SCR系统的上游的分解室或管。还原剂被插入分解室中,该分解室用于提供通道,以允许在排气流入SCR系统之前将还原剂与排气分解、混合和分配。传统的分解室具有相当大的轴向长度,这需要更多的包装空间并且还可以对排气施加更高的压降。此外,传统的分解室由于低效的热管理而经历热损失,这导致还原剂沉积物的形成。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通常涉及用于与后处理系统一同使用的分解室,并且特别涉及一种U形分解室,其包括构造成接收第一部分排气的第一室和定位在所述第一室外并构造成接收第二部分排气的第二室。第二部分排气围绕第一室的至少一部分流动,以便保持流过第一室的第一部分排气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分解室包括主体和扩散器。主体包括入口、出口、热管理室和主流动室。入口配置成接收排气。出口配置成排出排气。热管理室与入口流体连通。热管理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一部分排气。主流动室与入口流体连通。主流动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二部分排气并从热管理室接收第一部分排气。扩散器位于主流动室内。扩散器包括扩散器入口部分和扩散器凸缘部分。扩散器入口部分包括多个扩散器穿孔。扩散器入口部分配置成从主流动室接收排气。扩散器凸缘部分构造成从扩散器入口部分接收排气并将排气提供给出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后处理系统分解室,所述分解室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入口、出口、热管理室、主流动室、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入口配置为接收排气。出口配置成排出排气。热管理室与入口流体连通。热管理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一部分排气。主流动室与入口流体连通。主流动室配置成从入口接收第二部分排气并从热管理室接收第一部分排气。主流动室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凸部。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配合以收缩其间的排气。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对齐。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彼此相对,以便在主流动室中形成收缩区域。
应当理解的是,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前述概念和附加概念的所有组合(假定这些概念彼此不冲突)被视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一部分。特别地,出现在本公开结尾处的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认为是本文公开的主题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未经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1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