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安检自助通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9129.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申皓;陈嘉翼;罗代建;石宇;周祥东;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Q50/30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尹丽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场安检 本实用新型 采集模块 安检 处理模块 人脸图像采集模块 证件信息采集模块 人脸识别单元 人脸识别技术 信息识别单元 登机牌信息 工作效率 开关状态 驱动模块 人脸识别 身份证件 通关系统 信息对比 业务逻辑 旅客 控制闸 比对 闸机 采集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安检自助通关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用于控制闸机开关状态的闸机驱动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登机牌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人脸识别单元、信息识别单元和用于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的信息对比单元;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机场安检业务逻辑,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支持多种身份证件自助通关,用户通过自助通关的方式,可以节约机场安检人力,缩短旅客的安检时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人证票”合一的自助通关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机场安检的安全性、提升安检工作效率、缩短旅客的安检时间,降低误识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航机场安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安检自助通关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民航安全事件频发,给机场安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现有的安检采用半信息化半人工的方式实现对旅客进行验证。安检人员利用现有的安检信息系统来验证旅客持有登机牌、有效身份证件和旅客本身的一致性,安检人员判断完全一致则验证通过。
目前,现有的安检信息系统仅能够验证登机票信息(通过扫描枪读取登机牌信息)和二代身份证信息(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一致性,但当旅客持有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等证件时,只能通过人工核对登机牌信息与有效身份证件的一致性。在验证时,安检人员仅凭直观感觉来验证旅客是否是本人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但是,随着客流量的日益增长,现有的安检手段已经对安检人员的业务专注度和工作效率造成极大挑战。仅凭对安检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判,已经遇到瓶颈。旅客持有的有效身份证件类型繁多,现有的安检信息系统仅能验证登机牌信息和二代身份证信息的一致性,而其他身份证件仅能通过安检人员人工验证,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工判断非常可能发生误判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安检自助通关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机场安检自助通关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用于控制闸机开关状态的闸机驱动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和登机牌信息采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单元、人脸识别单元、信息识别单元和用于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的信息对比单元;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人脸识别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登机牌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识别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单元和信息识别单元分别与信息比对单元连接,所述信息比对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闸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闸机驱动模块根据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控制闸机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提示对比结果的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登机牌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至少包括航班号信息、航班日期信息、出发机场信息、座位号信息和登机序列号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证件信息至少包括身份证信息、护照信息、港澳通行证信息或台湾通行证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还包括外部接口模块,所述信息对比单元通过所述外部接口模块与安检信息系统连接,获取证票比对结果。
进一步,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于对人脸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多张人脸图像进行评分的人脸质量评估单元,所述人脸质量评估单元的输入端与人脸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9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收纳护理床的锁定装置
- 下一篇:又一种能防止黑客远程开锁的H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