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压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68605.5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2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输入模块 耦接 双电压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 整流模块 输出端 逆变 输出检测信号 焊接电源 检测模块 检测信号 使用寿命 输出 电容 整机 匹配 电路 检测 响应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电压控制电路,涉及焊接电源技术领域,其包括:整流模块,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耦接;检测模块,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耦接,对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逆变切换模块,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并响应于检测信号进行电路内部的转换以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匹配;执行模块,与逆变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耦接,以使输出的电压符合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电容的寿命、延长整机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压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都同时存在工业电网和民用电网,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压等级也不相同,例如有220V/380V、115V/230V以及120V/240V等,所以市场上120V/240V双电压的焊接设备很受欢迎。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双电压自动切换技术有源功率因素校正PFC以及倍压整流电路,其中有源功率因素校正PFC的成本高,不适用于低成本DIY焊机的实际生产,而倍压整流电路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从而广泛使用,但倍压整流电路也有很明显的缺点。
如图1所示,为现有倍压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其中当输入网压为220/240V伏时,断开倍压继电器J1,电容C,C2为串联连接,220/240V交流输入经D3,D4,D5,D6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整流后,由C1,C2进行滤波,产生稳定的直流电(DC310V/340V)供给后级的全桥逆变电路。而当输入网压为110/120V时,网压检测电路会执行倍压操作,驱动倍压继电器J1吸合,这时电容C1,C2中点连接至交流输入端,D3,D4,C1,C2构成标准的倍压整流电路,所以输入的110V/120V交流电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与220V/240V交流输入(不通过倍压整流)时的整流输出电压相同,都为DC310/340V,对于后级的全桥逆变电路而言,供电电压完全相同。
但是,这个电路对倍压电容C1,C2的要求很高,对于50/60HZ的交流电来说,要传送5KW的功率,这两个电容的容量要求很高,通常只有采用电解电容,并且有很大的电流流过这两个电容,造成这两个电容损耗严重,发热较大,因为电解电容的使用寿命和温度关系很大(温度每升高10度,电解电容的寿命将缩短一倍),过高的温度使电解电容的寿命严重缩短,因此使用该技术实现双电压切换的焊接设备,整机寿命也很短,且采用倍压技术的双电压焊接设备,在倍压状态下(110V输入)往往会降低输出功率,一般降低20%-30%,不能输出额定的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压控制电路,提高电容的寿命,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整流模块,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耦接;检测模块,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对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逆变切换模块,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电容C1、电容C2以及变压器T1,变压器T1包括线圈N1、线圈N2、线圈N3,晶体管Q1、晶体管Q2依次串联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晶体管Q3、晶体管Q4依次串联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地之间,当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第一网压时,线圈N1的两端分别与晶体管Q1、晶体管Q3的发射极耦接,且电容C1、电容C2相并联于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和地之间;当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第二的网压时,晶体管Q1、晶体管Q3的发射极短接,且电容C1、电容C2串联于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和地之间,且线圈N1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1和电容C2的耦接点、晶体管Q3的发射极耦接;执行模块,与逆变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耦接,并输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电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相应的电源输入模块耦接,从而为整个控制电路提供电压,同时检测模块对整流模块输入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判断电源输入模块的种类,输出检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8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