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分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8515.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5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垄龙;王斌;赵瑞静;蓝燕锐;黄德兵;沙敏;许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0 | 分类号: | H04W16/20;H04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刘丽华;孙芬 |
地址: | 226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分布系统 室内 漏缆 本实用新型 多路信号 内壁 输出 天线发射功率 周期性槽孔 并排设置 单元安装 极化方式 空间隔离 频谱资源 室内空间 消除信号 信道容量 信号输入 辐射 布设 错开 同向 楼层 覆盖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将多路信号分别接入每一楼层布设的若干漏泄单元来覆盖室内,所述漏泄单元安装于每一室内的若干内壁处朝向室内辐射或/和背向室内辐射以形成每一室内多路信号的输出,每一所述漏泄单元包括至少一开设有周期性槽孔的漏缆,其中同一内壁处并排设置有同向输出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式的多个所述漏缆时,相邻所述漏缆的最小错开间距为5mm,从而实现空间隔离以消除信号干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分布系统可应用于室内进行多信号输入输出,合理利用室内空间资源,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室内分布系统信道容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线用户数每年成倍增长,网络热点区域越来越多,但用户密集的高层办公室内、一般住宅屋内以及大型商场等室内环境对无线信号覆盖的系统容量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由天线+馈线或漏泄电缆与功分器等组成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无法适应用户容量需求激增的发展趋势,而MIMO技术的应用要求安装多个天线,且室内安装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存在覆盖盲区,从100%覆盖角度考虑必然会遭遇信号的相互干扰问题,另一方面100%覆盖时电磁污染大,且难以避免;另外,多天线在室内安装影响美观,用户接受程度低。为解决信号均匀覆盖可以采用漏泄电缆,但现有报道中仍为朝向下方室内辐射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也无法提升系统容量,空间资源利用率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室内分布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系统容量高,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达到室内信号全覆盖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用于多路信号在高楼层室内的信号覆盖,多路信号分别接入每一楼层布设的若干漏泄单元来覆盖室内,所述漏泄单元安装于每一室内的若干内壁处朝向室内辐射或/和背向室内辐射以形成每一室内多路信号的输出,每一所述漏泄单元包括至少一开设有周期性槽孔的漏缆,其中同一内壁处并排设置有同向输出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式的多个所述漏缆时,相邻所述漏缆的最小错开间距为5mm,从而实现空间隔离以消除信号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漏泄单元设置于室内天花板上方、室内地砖板下方、竖直侧墙内中的一处或多处,每一路信号从同一室内的若干内壁处通过一所述漏泄单元单向输出或双向输出。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设置有多个单向输出的所述漏缆分别对多路信号进行传输及辐射。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的多个单向输出的所述漏缆为相同极化方式。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平行于一内壁处通过以相同极化方式并排的多个单向输出的所述漏缆朝向同一室内输出,相邻两个所述漏缆的最小错开间距为5mm。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平行于一内壁处通过以相同极化方式并排的多个单向输出的所述漏缆朝向不同室内输出,相邻两个所述漏缆能够零距离接近。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的多个单向输出的所述漏缆呈两种或三种极化方式,并排平行设置于一内壁的相邻两个不同极化或/和双向输出的所述漏缆能够零距离接近,并排平行设置于一内壁的相邻两个相同极化且同向输出的所述漏缆的最小错开间距为5mm。
进一步地,同一室内设置有多个双向输出的所述漏缆分别对多路信号进行传输及辐射,所述漏缆为单一极化方式或多极化方式。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漏缆为相同极化方式,若所述漏缆安装于室内天花板上方或室内地砖板下方,多路信号设置错层输出分布;若所述漏缆安装于竖直侧墙内,多路信号设置错开同一层的室内空间输出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8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