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5084.8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明;翁盛锋;徐冬杰;方志平;胡红波;吴琼勇;刘名英;杨天洪;李巍;陈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右下板 左下板 后下板 前下板 轻量化 前副车架 横向板 加强板 通用的 纵向板 搭接 动车 内撑 汽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对称拼合 对称设置 横向设置 空腔结构 头尾两端 纵向设置 羊角 侧下板 故障率 拼块式 前上板 上盖板 通过性 右上板 左上板 承压 搭设 抗力 拼贴 组拼 车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通过组拼的方式可利用各种拼块式组件组成多个空腔结构来达到轻量化设计,能为同个车型减少10%左右的重量,而在完整性、通过性、抗力、承压、故障率上都高于现有技术。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中: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各大汽车制造商为能快速开发新车型,优先占领市场,同时减低新车型的开发成本,缩减开发周期,平台通用化及部件(组件)的共用成为关键。因此,汽车部件的需求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已经越来越追求一物(一部件)大多数情况下能适用多种车型,达到平台化后还能进行轻量化的调整,平台共用与零部件通用已成主流,多种车型共用的副车架可极大降低开发成本; 因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结构上的差异,老款燃油车前副车架无法通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且老款副车架结构复杂,重量偏重,制造成本高,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节能减排要求。达到上述的两个条件,也就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可以为汽车配件生产产商占得新能源市场和技术先机,又能极大满足各大汽车主机厂的需求,所以要开发一种通用化高,可轻量化的混动前副车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可同时适用于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通过组拼的方式可利用各种拼块式组件组成多个空腔结构来达到轻量化设计,能为同个车型减少10%左右的重量,而在完整性、通过性、抗力、承压、故障率上都高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中: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
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
所述前下板包括中央部A和两侧的侧边部,中央部A盖合有形状大小匹配的前上板,盖合前上板后空余的两侧部位即为侧边部,两侧的侧边部分别被左上板和右上板的头端部分盖合;
所述左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左下板上,右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右下板上;
如图5所示,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在纵向板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后下板的纵向板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进行接合设置;
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中央位置朝内侧设置拼合接口B,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和前上板的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在同一轴线上,前上板的头尾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B进行接合设置;
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头端两侧设置羊角设置槽,羊角设置槽中突起设置羊角管,羊角管底部和左下板和右下板进行连接;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皆为凵字符的盖状结构,其分别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都形成中间中空的腔体结构,其中左上板和左下板形成的左腔内部支撑设置左内撑加强板,右上板和右下板形成的右腔内部支撑设置右内撑加强板,前上板和前下板盖合形成前梁腔;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后上盖板分别按前述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下板上后中央镂空形成框口,整体合围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左腔、右腔、前梁腔是相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5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前副车架
- 下一篇: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