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供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4501.7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8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榕;周梦雪;张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安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04 | 分类号: | E03B1/04;E03B7/07;E03B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管网 连通 高层建筑物 管网 水箱 高区用户 出口端 节能供水系统 稳流补偿器 低区用户 第二管道 市政管网 入口端 第一管道 供水不足 管道串联 两路 供水 节约 能源 | ||
一种节能供水系统,其可避免供水不足或供水间断的问题出现,可节约能源,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其通过管道将市政管网与用户管网连通,用户管网包括高层建筑物中的低区用户管网、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市政管网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与用户管网连通,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管道与各高层建筑物中的低区用户管网连通;其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各高层建筑物顶端的水箱,另一路与稳流补偿器的入口端连通,稳流补偿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各水箱的入口端连通,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与各高层建筑物中的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连通,各水箱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与各高层建筑物中的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连通;各水箱之间的第四管道串联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供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市政供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常将市政管网通过管道、储水箱与用户管网连通,以便于给居民生活供给水源,目前常用的供水方式为叠压供水与二次供水系统相结合,尤其在高层建筑物中,一般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给低层用户供水,采用叠压供水与二次水箱储水相结合的方式给高层用户供水,水箱一般安装于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在用水低谷期,通过水泵增压的方式将市政管网供给的水源提升至水箱内,通过水箱蓄水给高层用户提供水源,但是在用水高峰期,若某一水箱内水源不足,则需要通过水泵单独增压的方式给该水箱供水,若增压不及时或增压速度无法满足高层用户用水需求,则极易导致供水不充足或供水间断的问题出现,且单独分别增压的方式能源消耗量大,投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用水高峰期,高层建筑物各个水箱单独增压的方式易出现供水不足或供水间断,能源消耗量大、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供水系统,其可避免供水不足或供水间断的问题出现,确保为高层建筑中居民用户连续供水,同时可节约能源,大大降低投入成本。
一种节能供水系统,其通过管道将市政管网与用户管网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管网包括高层建筑物中的低区用户管网、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所述市政管网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与所述用户管网连通,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管道与各高层建筑物中的低区用户管网连通;其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各所述高层建筑物顶端的水箱,另一路与稳流补偿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稳流补偿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各所述水箱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与各所述高层建筑物中的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连通,各所述水箱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与各所述高层建筑物中的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连通;各所述水箱之间的所述第四管道串联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水箱的入口端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高区用户管网、中区用户管网之间的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蝶阀;
所述稳流补偿器的出口端通过至少三路并联的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每路所述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水泵;
所述市政管网与所述稳流补偿器的入口端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器、第一倒流防止器;
靠近所述水箱的出口端的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倒流防止阀。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市政管网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与各低区用户管网连通为低区用户直接供水,另一路通过稳流补偿器、第二管道、水箱与各中区用户管网、高区用户管网连通,实现了中区用户、高区用户的叠压供水与二次供水,在用水高峰期,当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不足时,通过水箱内储存的水为中区用户、高区用户提供二次供水,有效弥补了用水高峰期管网压力不足的问题,确保了为高层建筑中居民用户连续供水;由于各水箱之间为串联连接,因此,各水箱之间形成封闭的闭环系统,且各水箱内的水位高度相同,用水高峰期,当某一水箱内的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时,其余水箱中的水会自动流入该水箱中,通过水箱串联实现各建筑物内的水源的自动连续供给,其无需额外的电源增压即可实现低水量水箱水源的自动供给,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安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安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4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水务的火电厂水岛架构
- 下一篇: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