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9997.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8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巍;刘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 |
代理公司: | 11278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模块 一体化装置 端头模块 渗透室 雨水 包覆 透水 中空通道 储水室 排水部 渗水 市政雨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 储水空间 调整垫片 地下水资源 卵石层 雨水量 回灌 碎石 连通 排水 铺设 一体化 土壤 地下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渗透主体模块,该渗透主体模块包括排水部和渗透部,该渗透部包括储水室和渗透室,该排水部中间为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通过渗透室与渗透部连通;端头模块,该端头模块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位于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的末端的渗透主体模块的端部;以及透水包覆模块,该透水包覆模块包裹在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的外侧;其中,透水包覆模块与储水室和渗透室形成不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储水空间。该装置通过一种新型设计的渗水主体模块、端头模块以及调整垫片的合理连接实现渗水、排水一体化,无需或很少铺设碎石或卵石层有效的减少流向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量,将雨水有效的回灌地下,涵养大地,补充地下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渗透排水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大多采用“雨水箅一雨水连管一雨水主管”这样传统的收集排放方式,特点是快排、及时排、就近排和速排干。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下垫面的产汇流规律,不透水硬质地表大比例形成,地面入渗和调蓄能力受到严重破坏,导致降雨地表产汇流时间大大缩短,径流量增大,地下水资源短缺,暴雨时常常出现“快排不及”现象,积水和内涝情况加剧,水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正常的交通秩序。因此实现雨水的入渗,成了一种缓解上述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段。2016年国家发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GB50400-2016,规范中对雨水入渗的提出了相关要求。结合规范发布,关于雨水入渗透方式多种多样,如透水铺装地面入渗、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等。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入渗的方式,有效的减少流向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量,将雨水通过渗透的方式回灌地下,涵养大地,补充地下水资源。其中采用渗透管进行土壤入渗是地下入渗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规的做法均采用PVC、PE管材、钢管开孔,管周边回填碎石或级配卵石,通过卵石层向周围土壤渗透。然而这种做法施工工序复杂、造价高,维修、维护困难。因此,迫切要求从维持自然水文循环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创新,以有效解决当前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城市道路雨水渗透不及时情况,使得传统硬质的城市道路在降雨时更加富有“弹性”。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雨水渗水排水装置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通过一种新型设计的渗水主体模块、端头模块以及调整垫片的合理连接实现渗水、排水一体化,无需或很少铺设碎石或卵石层有效的减少流向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量,将雨水有效的回灌地下,涵养大地,补充地下水资源。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包括:
渗透主体模块,该渗透主体模块包括排水部和渗透部,该渗透部包括储水室和渗透室,该排水部中间为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通过渗透室与所述渗透部连通;
端头模块,该端头模块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位于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的末端的渗透主体模块的端部;以及
透水包覆模块,该透水包覆模块包裹在雨水渗排一体化装置的外侧;
其中,透水包覆模块与储水室和渗透室形成不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储水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渗透主体模块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沿渗透主体模块长度方向向内凹进的端部凹槽,并且端部凹槽的中间中空并与中空通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渗透主体模块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连接端座,其中一个连接端座包括底座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耳状部,另一连接端座包括与耳状部和底座形状配合的轴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状部包括供轴状部穿过的圆柱形孔,并且耳状部的外侧面与渗透主体模块的侧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渗透主体模块靠近端部的上侧对称设置有四个凹槽,该凹槽为半蝴蝶状,该凹槽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渗透主体模块,或将渗透主体模块与相邻的端头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99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流水质分流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调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