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防溢酸和防酸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5337.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4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敏;孙思;魏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橡胶管 溢酸 排气孔 下端 酸雾 本实用新型 防酸雾装置 圆柱形凸起 极板电池 空腔体 滤酸片 上端 插接 防溢 工作效率 开口结构 生产操作 插接口 腔体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防溢酸和防酸雾装置。它包括防充电溢酸橡胶管和防酸雾滤酸片,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下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上端设置有圆柱形排气孔;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内部设有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下端向下呈开口结构,所述空腔体上端与所述圆柱形排气孔相连通;所述防酸雾滤酸片呈圆柱体、且下端设置有插接圆柱形凸起;所述插接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圆柱形排气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防溢酸和防酸雾装置。
背景技术
小密熟极板铅酸蓄电池在组装加酸完成后仍需初充电,而在蓄电池初充电时多数厂家仍采用开放敞口的方式。电池在充电时加入电池内部的稀硫酸电解液会从注液孔喷出,喷出的酸液会腐蚀蓄电池的端子和充电夹,如果喷出的酸液较多会造成电池内部缺酸影响电池质量。蓄电池在充电时会有电解水的副反应产生,电解水会析出氢气和氧气,析出的氢气、氧气还有部分水蒸气会从电池注液孔挥发出来,气体挥发的同时会携带具有腐蚀性的酸雾,酸雾对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针对以上问题,现有的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补酸、端子腐蚀后再修复,将排出的酸雾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增加了人工成本和酸雾处理费用。
现有申请号为:CN201010174707.6,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功能蓄电池充电防溢酸装置》公开了一种使气体带出的酸雾经过回流管的管壁凝结成液体又流回电池内的多功能蓄电池充电防溢酸装置;但其为针对不同型号铅酸蓄电池的不同直径的注液孔而设计的可通用多种产品的充电防溢酸装置,其并未对酸雾进行处理。
因此,现急需开发一种防止蓄电池充电溢酸以及防止蓄电池充电酸雾排出的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防溢酸和防酸雾装置,能有效防止蓄电池充电溢酸,减少电池充电夹和端子腐蚀,提高电池质量,防止蓄电池充电酸雾排出,减少环境污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铅酸小密熟极板电池充电防溢酸和防酸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充电溢酸橡胶管和防酸雾滤酸片,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下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上端设置有圆柱形排气孔;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内部设有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下端向下呈开口结构,所述空腔体上端与所述圆柱形排气孔相连通;所述防酸雾滤酸片呈圆柱体、且下端设置有插接圆柱形凸起;所述插接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圆柱形排气孔相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插接口、排气孔和空腔体为一次注塑成型,所述空腔体下端开口设为所述插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为耐酸性高分子材料防充电溢酸橡胶管,总高度为30mm,厚度为2.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酸雾滤酸片为多微孔结构防酸雾滤酸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柱形排气孔内径小于所述空腔体内径;所述防酸雾滤酸片外径与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外径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酸雾滤酸片主体下表面与所述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上表面粘连,所述插接圆柱形凸起位于所述排气孔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能有效防止蓄电池充电溢酸,减少电池充电夹和端子腐蚀,提高电池质量,防止蓄电池充电酸雾排出,减少环境污染;
(2)本实用新型酸雾滤酸片主体下表面与防充电溢酸橡胶管上表面粘连,防酸雾滤酸片插接凸起插入防充电溢酸橡胶管排气孔,能有效的防止两者在使用时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5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
- 下一篇:电池单元和用于制造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