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流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2757.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伟;李正安;申川川;范光华;务红涛;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5 | 分类号: | F16H48/05;F16H48/06 |
代理公司: | 11265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振 |
地址: | 4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齿轮 差速器壳体 输入轴 差速器齿轮 半轴齿轮 行星轮 差速器行星轮 短轴 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 变速器 车辆原地 传动齿轮 动力驱动 功能单一 驱动方向 原地转向 直线行驶 变速箱 运转 固定的 壳体 双流 锁死 轴承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流变速箱,由壳体、差速器壳体、锥齿轮输入轴、传动齿轮、差速器齿轮、锥齿轮、差速器行星轮、行星轮、半轴齿轮和轴承组成;直行时,动力由锥齿轮输入轴一输入,带动差速器齿轮一旋转,差速器齿轮一带动差速器壳体运转,差速器壳体带动通过短轴连接的两个行星轮运转,由于差速器行星轮一被锁死,所以通过短轴连接的两个行星轮带动半轴齿轮旋转,实现了车辆直线行驶的驱动;原地转向时,动力由锥齿轮输入轴二输入,锥齿轮输入轴二的锥齿轮五带动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旋转,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转动方向相反,进而带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旋转,实现车辆原地转向的动力驱动。解决了现有变速器功能单一、驱动方向固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具体涉及一种双流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变速箱大多采用差速器的设计,可以解决汽车正常行驶以及遇到一侧轮胎打滑时的动力分配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特种车辆的动力分配和驱动则明显达不到要求。
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变速箱设计,在提供正常的差速器功能的同时具备使得车辆原地旋转地驱动力输出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流变速箱,用以解决现有变速器功能单一、驱动方向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流变速箱,由壳体、差速器壳体、锥齿轮输入轴、传动齿轮、差速器齿轮、锥齿轮、差速器行星轮、行星轮、半轴齿轮和轴承组成;所述行星轮两个一组,通过短轴相连;装配关系为:锥齿轮输入轴一的锥齿轮三与差速器齿轮一配合,锥齿轮输入轴三的锥齿轮四与差速器齿轮三配合,锥齿轮输入轴二的锥齿轮五同时与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配合,三个传动齿轮串联配合,通过短轴连接的两个行星轮一侧与差速器行星轮配合,另一侧与半轴齿轮配合;当车辆直行时,动力由锥齿轮输入轴一输入,锥齿轮输入轴一一方面通过锥齿轮三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齿轮一,另一方面通过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锥齿轮输入轴三,差速器齿轮一带动差速器壳体运转,差速器壳体带动通过短轴连接的两个行星轮运转,由于锥齿轮输入轴二的锥齿轮五连接了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差速器行星轮一被锁死,所以通过短轴连接的两个行星轮带动半轴齿轮旋转,两侧转动方向一致、速率一致,实现了车辆直线行驶的驱动;当车辆需要原地转向时,动力由锥齿轮输入轴二输入,锥齿轮输入轴二的锥齿轮五带动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旋转,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转动方向相反,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分别带动差速器行星轮一和差速器行星轮二,进而带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旋转,两侧半轴齿轮旋转方向相反,实现车辆原地转向的动力驱动。
上述壳体用于安装固定各个部件。
上述锥齿轮输入轴的一端有锥齿轮,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输入轴进行连接。
上述差速器壳体与差速器齿轮固定连接,同步转动,差速器壳体内的连接两个行星轮的短轴与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上述锥齿轮输入轴一与传动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输入轴三与传动齿轮三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输入轴二与传动齿轮二活动连接,传动齿轮二可绕锥齿轮输入轴二为轴自由旋转。
上述行星轮与锥齿轮一通过轴固定连接,中间连接轴用轴承固定在壳体上,实现自由旋转,差速器壳体可绕中间连接轴为轴自由旋转。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后,实现了原有差速器的功能的同时具备输出使得车辆原地旋转地驱动力的能力,使得车辆具备更优的驱动能力,提高了车辆的使用范围,且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流变速箱的去除壳体上盖和一侧差速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流变速箱的去除壳体和一侧差速器壳体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2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运动变速变行程合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桥差速锁开关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