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52455.9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1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帅;胡学栋;徐峥;渠恒彬;石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65D90/30 |
| 代理公司: | 32260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闯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补气管道 排气管 吸附罐 第一电磁阀 补气 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单向节流阀 处理装置 进空气口 排气结构 单向阀 第一端 电磁阀 加油站 本实用新型 电磁阀连接 脱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及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补气结构,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补气管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磁阀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连接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第二进空气口。该处理装置设有补气结构,可以提高脱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加油站零售过程中及汽油存储过程中,轻烃组分容易逸至大气中,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行业俗称油气。国内常采用回收方法来处理油气,有溶剂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冷凝法。
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的,如授权公告号CN10123969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加油站用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及其吸附方法,该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抽气泵,抽气泵进口通过管道与地下油罐连接,抽气泵出口通过两个交替工作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分别与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下部连接。两个吸附罐交替工作,分别通过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与排空气管相接。两个吸附罐下部又分别经两个交替工作的第五阀门及第六阀门与真空泵进口相接。该处理装置的原理如下,将地下油罐的油气经抽气泵抽入第一吸附罐或第二吸附罐,吸附罐将油气吸附分离,被分离出来的油气进入真空泵脱附浓缩,脱附浓缩的油气经缓冲罐后再排入地下油罐。该处理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气排放浓度,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但是由于真空变压脱附不能一次性把所有油气分子全部脱附出吸附罐,脱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附效果更好的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及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补气结构,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补气管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第一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一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二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连接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第二进空气口,工作时,第二电磁阀先于第一电磁阀打开工作,第二电磁阀工作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再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管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均与排气总管连接,第三电磁阀与第四电磁阀交替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抽气结构,进抽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下部,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吸附罐下部,第一进气支路与第一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二进气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二进气管连接,第一抽真空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和真空泵连接;第五电磁阀与第六电磁阀交替工作,第七电磁阀与第八电磁阀交替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均包括罐体,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的罐体结构相同,罐体内设有支撑板结构,支撑板结构用于支撑活性炭层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罐体内于支撑板结构的下方设有折流板,折流板用于将从相应进气管进来气体分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2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