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1663.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6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小丽;张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墙 小墙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构件 墙肢 施工 一体浇筑成型 一体式结构 建筑墙体 受力性能 防水性 能力强 抗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属于建筑墙体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包括填充墙和二次混凝土构件,所述的填充墙和二次混凝土构件之间形成墙肢主体,所述的墙肢主体的长度不大于300mm,所述的墙肢主体与二次混凝土构件一体浇筑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施工便捷,需要耗费的时间短,建筑的造价低,同时该构造整体性好,整个构造的防水性好,并且该构造受力性能好,抗剪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中,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其中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等。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建筑的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
按设计要求,当填充墙长度较长时往往需要设置构造柱,同时在填充墙的门洞处一般也需要设置构造柱,这样就通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即构造柱与填充墙的门窗洞口之间的距离较小,填充墙与构造柱之间即形成小墙肢的状况。当构造柱与填充墙的门洞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0mm,即墙肢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00mm时,就很难再进行墙体的砌筑,在现有技术中,建造该种小墙肢往往会采用国标图集12G614-1中的做法,即首先砌筑填充墙、浇筑构造柱,然后再在构造柱与填充墙门洞之间的位置内填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肢。但是,该种做法施工非常困难,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造价,并且,形成该种墙肢的混凝土与构造柱的连接性比较差,墙肢与构造柱之间容易出现裂痕,会大大降低整个填充墙的受力性能,且极易出现渗水等状况,填充墙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不仅仅是设置构造柱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设置其他二次构件如一些特定的柱、墙与填充墙门窗洞口之间距离较小时也通常会遇到上述的状况,此时施工时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正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该构造的墙肢主体与二次混凝土构件一体浇筑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施工便捷,需要耗费的时间短,建筑的造价低,同时提高了整个构造的整体性,整个构造的防水性好,并且该构造受力性能好,抗剪能力强。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方便的填充墙小墙肢构造,包括填充墙和二次混凝土构件,所述的填充墙和二次混凝土构件之间形成墙肢主体,所述的墙肢主体的长度不大于300mm,所述的墙肢主体与二次混凝土构件一体浇筑成型为一体式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墙肢主体内设有箍筋,所述的箍筋一端位于墙肢主体内,所述的箍筋的另一端位于二次混凝土构件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墙肢主体内还设有纵筋。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箍筋位于二次混凝土构件内部的长度为20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箍筋由直径为6mm的三级钢以600mm的间距布置形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纵筋设有两根,且所述的纵筋由直径为10mm的三级钢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二次混凝土构件为混凝土柱体或混凝土墙体。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1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