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7400.9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9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1;H01R3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接臂 芯片模块 中心线两侧 电连接器 相反设置 安装面 端子排 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电性连接 压缩接触 可分散 受力 破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于安装所述芯片模块,所述安装面具有一中心线,于所述本体上设有跨越所述中心线的至少一端子排,所述端子排包含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至少二第一端子,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至少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压接臂,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压接臂,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用于与所述芯片模块上下压缩接触,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二压接臂于所述安装面上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心线的每一侧均设有相反设置的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可分散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对所述本体的作用力,避免出现所述本体受力集中而造成所述本体破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固定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新推出的芯片模块功能越来越强大,需要用到的传输点位也越来越多,使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端子数量已上千了。专利号为20062007030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两个上弹性臂,自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个下弹性臂,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芯片模块及电路板接触的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收容有多个导电端子,第一导电区的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区的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但是,当所述芯片模块下压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时,第一导电区的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向右位移,第二导电区的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向左位移,故第一导电区的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与芯片模块产生的摩擦力向左,第二导电区的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与芯片模块产生的摩擦力向右,造成绝缘本体受到左右拉扯的作用力,导致绝缘本体容易被拉裂,不利于电连接器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本体的受力以避免本体受力集中而造成本体破裂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于安装所述芯片模块,所述安装面具有一中心线,于所述本体上设有跨越所述中心线的至少一端子排,所述端子排包含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至少二第一端子,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至少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压接臂,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压接臂,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用于与所述芯片模块上下压缩接触,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二压接臂于所述安装面上相反设置。
进一步,所述端子排中位于所述中心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压接臂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定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第一基部具有一竖直平面,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上朝远离所述竖直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再返向弯折延伸越过所述竖直平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接臂,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下朝远离所述竖直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再返向弯折延伸越过所述竖直平面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一压接臂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结构相同。
进一步,当所述芯片模块下压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时,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受压发生水平位移,所述第一压接臂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水平位移方向均垂直于所述中心线。
进一步,所述端子排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排错位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74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装置
- 下一篇:电极触点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