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膜、组合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4209.9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6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毅;陈蔚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鲁异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膜 微结构区 离型纸 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 组合结构 空白区 本实用新型 作业便利性 黏性 作业效率 胶带 贴附 黏附 剥离 残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膜、组合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导光膜包含具有第一微结构区及空白区的本体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微结构区。第二微结构区设置于本体的空白区中。当离型纸贴附于导光膜上时,第二微结构区能够降低离型纸与导光膜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离型纸与导光膜之间的黏性,由此使作业人员能够以徒手的方式而无需通过胶带黏附的方式剥离离型纸。因此,能够有效提高作业便利性以及作业效率,同时亦能够避免导光膜上残留胶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元件,特别涉及导光膜及其在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今的显示装置主要利用背光模组对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借此使显示装置显示出画面以供用户检视。背光模组在导光膜的入光面处邻设光源,导光膜上的光学微结构能够反射从光源射入的光,以使光从导光膜的出光面出光。
背光模组的导光膜上设有微结构区及环绕微结构区的空白区,光学微结构涂布于导光膜的微结构区中。为了避免导光膜在制造后运输至组装区的过程中导光膜上的光学微结构受损,会在导光膜上贴附离型纸。待作业人员欲组装背光模组时,作业人员必须先剥离黏附于导光膜上的离型纸,才能进行导光膜的设置作业。
由于分布在导光膜的微结构区外围的空白区为平整表面,因此当离型纸贴附于导光膜上时,贴附于导光膜的空白区的离型纸会较难剥离。故现今作业人员在剥离离型纸时,会先在离型纸上贴附胶带,随后通过拉动胶带来使离型纸脱离导光膜。然而,如前所述,作业人员在剥离离型纸的作业中,必须先取用一段胶带才能够剥离离型纸,这样不但导致剥离作业有所不便,而且在剥离离型纸后,导光膜上还容易出现残留胶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导光膜、组合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借此改善现今的导光膜在剥离离型纸时剥离作业有所不便且容易出现残胶的问题。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导光膜包含:本体,其包含入光面、反入光面及光学面,该入光面与该反入光面分别位于该光学面的相对两侧,该光学面包含第一微结构区及空白区,该空白区环绕于该第一微结构区的外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微结构区,其设置于该光学面的空白区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区位于邻近该本体的角落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区邻近该本体的反入光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区设于该本体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凸伸出该本体的光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区与该第一微结构区之间形成有留白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二微结构区连接到该第一微结构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本体具有多个侧缘以及多个弧形角落,每一个弧形角落连接相邻的该侧缘,该第二微结构区从该弧形角落朝向该侧缘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本体的光学面为反射面。
另外,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膜与离型纸的组合结构包含:如前所述的导光膜;以及离型纸,其贴附于该导光膜的光学面上,且该离型纸的部分外缘位于该导光膜的第二微结构区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如前所述的导光膜;以及光源,其邻设于该导光膜的入光面。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位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膜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42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提升导光性能的导光板
- 下一篇:导光结构及具有导光结构的发光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