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3703.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苏莹;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郑梦阁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 连接头 鼻胆管 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管带 密封圈 容纳 快速连接 密封连接 通孔侧壁 依次连接 适配 通孔 轴肩 连通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头、负压鼓引流管以及医用负压鼓,其中,负压鼓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和医用负压鼓密封连接,连接头内部设有与负压鼓引流管连通的通孔,连接头的通孔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鼻胆管的轴肩且形状与其适配,第二凹槽上容纳有密封圈以对鼻胆管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可方便快速连接鼻胆管和医用负压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
背景技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鼻胆管置入胆管合适部位,最后从患者一侧鼻腔引出,达到对胆管阻塞部位或病变部位以上胆汁引流至体外的内镜下治疗方法。目前常用鼻胆管接通外部无菌引流袋来引胆汁,引流袋的高度低于胆部的高度,靠胆管和引流袋的压力差将胆汁引流至体外,这种引流胆汁的效率低。如通过鼻胆管外接负压鼓的方式,依靠负压鼓产生的负压提升引流胆汁的效率,但是,负压鼓引流管上没有与鼻胆管连接的接头,无法快速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旨在方便快速连接鼻胆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头、负压鼓引流管以及医用负压鼓,其中,负压鼓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和医用负压鼓密封连接,连接头内部设有与负压鼓引流管连通的通孔,连接头的通孔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鼻胆管的轴肩且形状与其适配,第二凹槽上容纳有密封圈以对鼻胆管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以及连接头与负压鼓引流管的连接处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外径大于第二套筒的外径,负压鼓引流管套于第二套筒上且与第一套筒的端面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位于第一套筒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部通孔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长度均为14mm~16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径为5mm~7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连接头中心面的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0.8mm~1.2mm,第二凹槽的深度为0.6mm~1.0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可实现鼻胆管与医用负压鼓的快速连接,同时其连接后不易松脱,另外,本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以及容易实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鼻胆管带接头的医用负压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帽、2-轴肩、3-密封圈、4-负压鼓引流管、5-连接头、6-鼻胆管、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医用负压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未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3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肿瘤护理用积液排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积液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