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2820.8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5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景磊;洪青松;丛文峰;王廷;王琦;汪作心;高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3/00 | 分类号: | F04D3/00;F04D29/32;F04D29/52;F04D29/54;F04D29/08;F04D29/05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压气机 蜂窝密封 内壳体 氦气 本实用新型 转子轮盘 整体密封结构 密封连接 进气 静子 排气 嵌有 整体密封性能 低压压气 低压转子 氦气透平 进气机匣 密封效果 排气机匣 外界气压 整体效果 转子前轴 体内部 机匣 前部 压气 气压 机组 | ||
一种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结构,它涉及氦气低压压气机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低压压气机存在密封效果差导致低压压气机壳体内部气压受外界气压干扰而不稳定,影响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整体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低压转子设置在低压静子的内部,转子前轴固定在转子轮盘组合的前端面上,静子机匣位于进气机匣和排气机匣之间,进气内壳体的后部嵌有第一蜂窝密封环,进气内壳体通过第一蜂窝密封环与转子轮盘密封连接,排气内壳体的前部嵌有第二蜂窝密封环,排气内壳体通过第二蜂窝密封环与转子轮盘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氦气低压压气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温堆氦气轮机循环是将氦气轮机与模块式高温堆相结合,利用高温堆产生的高温氦气直接推动气轮机做功进行高效率发电,与目前高温堆采用的蒸汽轮机发电系统相比较,氦气轮机循环发电系统结构紧凑,都安装在一回路压力边界内;发电效率非常高,按现有技术水平预测,商用高温堆氦气轮机循环发电效率可望达到45%~50%。
氦气轮机总体结构能量转换单元由高(低)压压气机、透平、间冷器、预冷器、回热器、内(外)腔壳体、高温氦气入流管、底脚和支撑座、相关辅助零件等组成。
氦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稀有气体,其分子量为4.0026×10-3kg/mol;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68.94℃;熔点-267.96℃;气体常数2077.25J/kg·K;临界压力0.22695MPa;临界密度69.3kg/m3。氦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其仅重于氢,比空气轻7.25倍。
氦气在0至3000℃,0.1至10MPa范围内非常接近理想气体,其比热Cp和绝热指数κ
几乎为常数,Cp=5.1931kJ/kg·K,κ=1.67。与空气或燃气相比,氦气具有较高的比热(约为空气的5倍),因此在同样温差条件下氦气的压缩比较小,并且在同样输出功率条件下氦气的质量流量小。
氦气分子量不到空气分子量的1/7,对于压气机来说,压缩工质的分子量越小,气体越难于压缩,对应的压气机通流设计差别越大。在相同的无因次压比条件下,在压气机中压缩1公斤氦气所必需消耗的功约比压缩1公斤氮气所必需消耗的功大4倍。因此,设计具有对空气压气机来说算是一般的级压头的氦气装置之轴流式压气机,会使级数几乎增加4倍。
由于氦气气体物性参数特殊性,流过压气机的气体雷诺数、马赫数性相对通常的空气压气机设计来说,都比较低,氦气压气机可以实现同型级设计,并且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压气机为轴流式,分高、低压两部分,单轴立式结构。低压压气机是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低压压气机存在密封效果差导致低压压气机壳体内部气压受外界气压干扰而不稳定,影响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整体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低压压气机存在密封效果差导致低压压气机壳体内部气压受外界气压干扰而不稳定,影响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整体效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氦气低压压气机整体密封结构,它包括低压转子、低压静子、进气机匣和排气机匣,低压转子设置在低压静子的内部,
低压转子包括转子前轴和转子轮盘组合,转子前轴固定在转子轮盘组合的前端面上,转子轮盘组合包括四个转子轮盘和八个动叶片,四个转子轮盘的外径相同,四个转子轮盘由前至后收尾顺次固接,八个动叶片逐级安装在转子轮盘组合的外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2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