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管通径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8552.2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5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龙明山;文云飞;许宪忠;熊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E21B37/00;E21B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通径规 油管 第一端 内衬 封盖 外筒 圆柱形腔体 开口 把手 端开口 内通径 筒壁 检测 油田开发技术 胶皮 本实用新型 封闭外筒 外筒筒壁 拉出 匹配 杂物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通径规。该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1)、封盖(2)和把手(3);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外筒(1)包括筒壁,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封盖(2)封闭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把手(3)固定在封盖(2)上。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与待检测的内衬油管相匹配,从而适于检测该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该油管通径规,而且在将该油管通径规推进和拉出内衬油管的过程中,油管通径规的封闭的第一端可对内衬油管内脱落的胶皮等杂物进行清理,该油管通径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通径规。
背景技术
油管是井下油流输送至地面的通道,在采油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油管的外观完整性以及内通径都会影响采油的效率,所以对油管的内通径有着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目前针对油管内通径的检测经常使用通径规。
此前,采油过程中使用的油管是直径73毫米的外加厚油管,对于直径73毫米的外加厚油管,已经有了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通径规,但随着油井防偏磨工艺技术的进步,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油管以良好的防腐耐磨性能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规格型号是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大量代替普通的直径73毫米油管,由于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与普通的直径73毫米油管相比内通径缩小了10毫米,而且内衬油管的内衬套了一层给份子聚乙烯材质的胶皮,现有标准规格的油管通径规不能满足该内衬油管的现场检测,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检测的油管通径规,针对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的现场检测,主要是人眼识别检测和采用带接箍的直径22毫米的抽油杆短节进行检测。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人眼识别不能准确的检测出内衬油管中可能出现的聚乙烯胶皮变形鼓包等情况,带接箍的直径22毫米的抽油杆短节长度短,且外径最大为46毫米,无法确保检测后的内衬油管达到内通径质量技术标准。内通径不合格的内衬油管入井后会对抽油杆柱塞卡或抽油泵堵等事故,严重影响油井的采油效率以及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通径规,以使工作人员快速方便地操作油管通径规对内衬油管进行检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封盖和把手;
所述外筒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所述外筒包括筒壁,所述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
所述封盖封闭所述外筒的第一端开口;
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封盖上。
可选择地,所述外筒的外径为49.62毫米,且所述外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封盖的直径。
可选择地,所述封盖的厚度为5毫米,所述外筒的壁厚为5毫米。
可选择地,所述外筒的长度为1067毫米。
可选择地,所述把手为圆环状,且所述把手的外径为36毫米。
可选择地,所述封盖与所述外筒焊接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把手与所述封盖焊接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外筒和封盖均由工具钢制成,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镀设有铬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8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可视化伸缩排水管线精确测量杆
- 下一篇:一种差速器壳体内径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