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3294.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B60R22/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扣本体 固定板 组带 锁扣组件 锁扣连接 汽车装配领域 安全带锁舌 本实用新型 螺栓 对称设置 刚性连接 铆钉固定 座椅骨架 平台化 减小 座椅 佩戴 零部件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锁扣本体和第二锁扣本体,第一锁扣本体和第二锁扣本体对称设置;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将其与座椅骨架牢固固定,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为刚性连接,便于乘员佩戴安全带锁舌的插入,整个零部件横向尺寸为83±1mm,便于布置,在选用座椅厂家骨架平台化时,对双组带扣有效固定点的布置影响减小到最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
背景技术
在五、七座车型后排位置,目前主流布置双组带锁扣为柔性织带连接,或者采用刚性连接结构,采用双组带锁扣为柔性织带连接时,不便于乘员佩戴安全;采用双组带锁扣为刚性连接时如图1,方便锁舌的插入佩戴完全,为了达到装配螺栓的目的,横向尺寸为99mm左右,但是选用通用座椅厂家骨架时对于横向尺寸要求小于83mm,所以对安全带有效固定点的布置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急需设计一款刚性连接的双组带锁扣,且横向尺小,且便于装配螺栓,方便座椅坐垫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图1采用原有的刚性材料组件,横向尺寸较大,不便于布置,对安全带有效固定点的布置有一定的影响。提供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锁扣本体和第二锁扣本体,所述第一锁扣本体和第二锁扣本体对称设置;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呈“Z”型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该第二锁扣连接板的横向距离大于第一锁扣连接板的横向距离,所述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该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呈“L”型且平行设置,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贯穿在铆钉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端还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分别通过铆钉绕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端设置的限位结构反方向90°旋转。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组带锁扣组件采用刚性连接,便于乘员佩戴安全带锁舌的插入,在装配螺栓时,首先将双组带锁扣组件的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分别通过铆钉绕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上端设置的限位结构反方向90°旋转,然后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锁扣连接板和第二锁扣连接板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完成装配后,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在外力取消时能自然回位,整个零部件横向尺寸为83±1mm,便于布置,在选用座椅厂家骨架平台化时,对双组带扣有效固定点的布置影响减小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锁扣本体,2-第二锁扣本体,3-第一锁扣连接板,4-第二锁扣连接板,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螺栓,8-复位弹簧,9-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3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