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叠合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3189.7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4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昀;丁杰;杨正俊;王瑞;李天祺;王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B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分 预制 型钢 混凝土 叠合 楼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叠合楼板,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以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与现有的集成式预制混凝土楼板相比,此楼板具有以下优势:①通过将钢肋埋入预制长方体混凝土板和现浇长方体混凝土板中,能够有效改善预制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②以开设有洞口的钢肋代替了现有的集成式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开洞支撑肋,无需在预制混凝土板上对开洞支撑肋进行支模,预制复杂程度低;③能够显著减少受力钢筋的用量,加快现场施工进度;④此楼板可采用轻质混凝土材料做现浇混凝土板,能合理控制结构自重,适用于高层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以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楼板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先由工厂预制受力构件,再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可以使构件生产工业化,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构件质量,同时减小施工成本。
相比于传统现浇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具有现场湿作业少、房屋整体建设周期短、建设成本低的优势;此外,相比于传统现浇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质量更好,更节省模板和支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预制混凝土楼板因其平整、规则且易于实现流水线自动生产的的特性而受到业内的重点关注。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预制混凝土楼板是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此预制底板既是楼板结构组成部分之一,又可作为现浇层的永久模板;并且,相比于全预制楼板,叠合楼板由于现浇层的存在,其整体性更好,抗震性能更优。
然而,现有的叠合楼板仅能实现楼板作为建筑结构构件的承重作用,若需铺设诸如地暖、通风等设备,还需繁琐的施工工序。因此,现有叠合楼板具有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的缺陷,尚未最大程度上利用工业化制造的优势。
为解决现有叠合楼板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在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集成以提高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集成式的预制混凝土楼板。
此集成式预制混凝土楼板的主要特点是楼板设有空腔,可集成管道及其余机电设备,避免后续安装过程中的繁琐施工工序;底板内集成的水管可免去铺设地暖的工序,并显著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通过集成水管,提高了室内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维护和运行费用。但是,其预制底板上的开洞支撑肋支模难度大,且其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不佳;此外,为满足抗弯刚度和承载力需求,现有的集成式预制混凝土楼板需要配置较为密集的受力钢筋,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其预制和现场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粘结性好、预制工序少且预制效率高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叠合楼板,所述楼板包含预制长方体混凝土板1,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板1上方的现浇长方体混凝土板2,位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板1内部的若干正弯矩钢筋3、若干第一分布筋4,位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板2内部的若干负弯矩钢筋5、若干第二分布筋6,以及若干倒“J”型钢肋7;
所述倒“J”型钢肋7包含第一钢板8、第二钢板9、第三钢板10以及位于第一钢板8上的若干洞口11;所述第一钢板8部分内置于预制长方体混凝土板1、部分内置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板2;所述第二钢板9和第三钢板10位于现浇长方体混凝土板2内部;所述第一钢板8与第二钢板9相连且形成一定的第一夹角12;所述第二钢板9与第三钢板10相连且形成一定的第二夹角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3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阀内置式沉入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大天窗用运输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