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2690.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4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关冰;景宏亮;郑全;于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2 | 分类号: | F04D7/02;F04D7/04;F04D29/42;F04D29/44;F04D29/22;F04D29/66;F04D29/08;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志强;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孔 叶轮 非驱动端 泵盖 双筒体 蜗壳式 蜗形体 本实用新型 喉部衬套 机械密封 紧固件 驱动端 拉板 密封腔压力 流出筒体 入口管路 入口管线 筒体出口 筒体内部 筒体入口 轴承部件 引流 泵入口 返回泵 高压区 配套的 泵轴 对正 筒体 进出口 采购 返回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包括轴承部件、拉板、驱动端泵盖、叶轮首级、蜗形体、筒体、叶轮二级、非驱动端泵盖、泵轴、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和紧固件;通过拉板、紧固件、驱动端泵盖和非驱动端泵盖,将蜗形体、叶轮首级、叶轮二级布置在筒体内部,并使蜗形体的进出口与筒体入口、筒体出口对正。本实用新型所述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平衡孔结构,平衡孔结构将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介质引流至平衡孔返回泵入口管路,介质流经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平衡孔、非驱动端泵盖平衡孔,最终流出筒体平衡孔返回入口管线,其目的是将密封腔压力降低至泵入口压力,使配套的机械密封工作压力降低,节省采购机械密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输送大流量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含有颗粒介质的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大流量两端轴承支撑、径向剖分、蜗壳式结构的单级、两级或三级离心泵,均采用单壳体铸造结构,当入口处于超高压并伴有高温的工况条件下,安全性能显著下降,影响泵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维修时,必须将两端轴承部件先行拆除,存在维修安装不便等问题。
并且现有机械密封要求成本较高,使用寿命有限。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双筒体泵,机械密封要求成本较高,使用寿命有限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压大流量重工位双筒体离心泵。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压力平衡结构,从而将密封腔压力降低至泵入口压力,使配套的机械密封工作压力降低,节省采购机械密封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包括轴承部件、拉板、驱动端泵盖、叶轮首级、蜗形体、筒体、叶轮二级、非驱动端泵盖、泵轴、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和紧固件;通过拉板、紧固件、驱动端泵盖和非驱动端泵盖,将蜗形体、叶轮首级、叶轮二级布置在筒体内部,并使蜗形体的进出口与筒体入口、筒体出口对正;所述叶轮首级与叶轮二级沿轴向面对面设置,蜗形体进口位于两叶轮之间,且由蜗形体内的过渡流道将介质由蜗形体进口导流至叶轮二级的入口,蜗形体出口采用导流器结构;所述的非驱动端泵盖、筒体和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内设置有压力平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孔、密封腔和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所述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为叶轮二级的背部、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和非驱动端泵盖形成的高压区域,所述密封腔为泵轴和所述非驱动端泵盖间的密封区域;所述的平衡孔依次穿过筒体、非驱动端泵盖连通至非驱动端喉部衬套,使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内的介质通过平衡孔引流至所述筒体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非驱动端喉部衬套设置于所述非驱动端泵盖内壁,位于所述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和密封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泵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中心,所述叶轮首级设置有所述泵轴上的驱动端一侧,所述叶轮二级设置于所述泵轴上非驱动端一侧;所述筒体的驱动端通过拉板设置有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通过紧固件设置有非驱动端泵盖,所述驱动端泵盖和所述非驱动端泵盖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泵轴润滑转动的轴承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筒体均为单独锻造成型,性能可靠,承压能力高,可满足大流量、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条件。叶轮首级与叶轮二级沿轴向面对面设置可消除轴向力。
蜗形体进口位于两叶轮之间,可提高径长比、结构紧凑,转子运行更可靠。当泵体维修时可将拉板及紧固件拆除,在不拆卸迸出口管路的情况下将泵体内转子整体由非驱动端抽出,安装维修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非驱动端泵盖、筒体、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带有平衡孔结构,平衡孔结构将叶轮二级背部高压区介质引流至平衡孔返回泵入口管路,介质流经非驱动端喉部衬套平衡孔、非驱动端泵盖平衡孔,最终流出筒体平衡孔返回入口管线。其目的是将密封腔压力降低至泵入口压力,使配套的机械密封工作压力降低,节省采购机械密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2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多级泵
- 下一篇:一种配半开式叶轮的自吸式污水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