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型锁体离合换向转换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21329.7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3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15/10 |
| 代理公司: | 33289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宇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齿轮 离合组件 锁体 把手 本实用新型 把手转动 电子锁体 机械锁体 间接啮合 通用型锁 转动安装 转换机构 上锁孔 滑舌 换向 离合 适配 转动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公开了通用型锁体离合换向转换机构,包括面板及把手,所述把手通过离合组件转动安装于面板上,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跟锁体上锁孔相配合,所述离合组件与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在一起;当把手转动时,驱动齿轮转动并进一步带动锁体上的滑舌运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面板上安装驱动齿轮,而驱动齿轮能够能现在与电子锁体及机械锁体相适配,通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型锁体离合换向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目前的锁具的可以分为前面板(2)、锁体(1)及后面板(3)三大部分,安装时锁体(1)的位于门板(4)内,前面板(2)及后面板(3)分别位于门板(4)两侧,当门处于关闭状态下时,前面板(2)位于室外,后面板(3)位于室内。目前锁体(1)(包括电子锁体(1)及机械锁体(1))的各项规格已经形成了行业标准(该标准包括锁体(1)的长、宽、高等数据尺寸,锁孔(101)的开设位置,主锁舌及滑舌的尺寸等各项参数),同时前面板(2)及后面板(3)的长度及宽度亦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标准。具体的行业参数详见GA 374-2001及GA T73-2015.
完全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的锁具安装到门上后,可以保证前面板(2)及后面板(3)上的门把与锁体(1)的锁孔(101)完全位于一条直线上,门把正好可以跟锁体(1)上的锁孔(101)配合在一起,且前面板(2)可以遮盖住门板(4)上的安装区(401),美观又可靠。
随着目前智能技术的发展,锁具的智能程度原来越高,为了便于操作,人们将把手(5)在前面板(2)上的安装位置向下移动一定距离(这里的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是相对于附图1中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附图1中的把手(5)是安装在前面板(2)的中心线处的,那么附图2中把手(5)是安装在前面板(2)的中心线下方的。由于把手(5)向下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如果此时将前面板(2)上的把手(5)直接对准锁体(1)(电子锁体(1))的锁孔(101)的话,就需要将整个前面板(2)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但这样的话就会将门板(4)上的部分安装区(401)暴露出来,这样既不美观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人们在前面板(2)上安装了四连杆机构(6),前面板(2)上的把手(5)通过四连杆机构(6)与锁体(1)上的锁孔(101)实现联动,这样就可以使前面板(2)将门板(4)上的安装区(401)完全遮盖住。但前面板(2)设置四联杆机构只能与目前的电子锁体(1)相适配,而目前使用最多的机械锁体(1)却并不与带四联杆机构的前面板(2)相适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型锁体离合换向转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用型锁体离合换向转换机构,包括面板及把手,所述把手通过离合组件转动安装于面板上,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跟锁体上锁孔相配合,所述离合组件与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在一起;当把手转动时,驱动齿轮转动并进一步带动锁体上的滑舌运动。
因为现在的机械锁体于电子锁体上都是开设有锁孔,锁体的锁孔是个方孔,而本装置中的传动齿轮上是设置有联动结构(即一个方孔),两个方孔通过一个方棒联接即可实现联动,故而本装置通过设置驱动齿轮实现机械锁体与电子锁体的通用。
本装置通过在面板上安装驱动齿轮,而驱动齿轮能够能现在与电子锁体及机械锁体相适配,通用性更强。
可选的,所述驱动齿轮上设置有联动结构,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联动结构与锁体上的锁孔直接或间接配合在一起。
因为现在机械锁体和电子锁体的锁孔基本都是方孔,而锁孔上常常安装方棒,故而本案中的联动结构实际是一个方孔。
可选的,所述驱动齿轮与离合组件之间通过中间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用于驱动中间齿轮转动后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1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