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9317.0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9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刘华萱;刘楚航;潘海青;林书凝;刘晨阳;牛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5/02 | 分类号: | B65D5/02;B65D5/50;B65D5/48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翼 包装盒 后端板 前端板 右端板 左端板 底板 包装盒本体 本实用新型 底板连接 缓冲功能 快递 自带 工作效率高 缓冲保护 节约资源 稳固作用 出卡口 线切割 右侧边 左侧边 切痕 延边 成型 储存 回收 运输 | ||
1.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本体包括第一底板(1a)、第二底板(1b)、第一顶板(2a)、第二顶板(2b)、左端板(3a)、右端板(3b)、前端板(4a)、后端板(4b)、左上侧翼(5a)、右上侧翼(5b)、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所述前端板(4a)的顶边与第一顶板(2a)折叠连接,且底边与第一底板(1a)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4b)的顶边与第二顶板(2b)折叠连接,且底边与第二底板(1b)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4b)的左侧边通过左端板(3a)与前端板(4a)折叠连接,且右侧边通过右端板(3b)折叠连接有延边(6),所述左端板(3a)的顶边与左上侧翼(5a)折叠连接,且底边与左下侧翼(5c)折叠连接,所述右端板(3b)的顶边与右上侧翼(5b)折叠连接,且底边与右下侧翼(5d)折叠连接,所述左上侧翼(5a)、右上侧翼(5b)、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的表面均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方形卡口切痕线(7),所述左上侧翼(5a)、右上侧翼(5b)、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用于通过不同数量的卡口切痕线(7)切割出不同大小的卡口(22);
所述左上侧翼(5a)、右上侧翼(5b)、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均用于通过自身的卡口(22)卡住待包装的物品颈部,所述第一底板(1a)和第二底板(1b)固定连接、第一顶板(2a)和第二顶板(2b)固定连接且前端板(4a)和延边(6)固定连接从而得到封合的包装盒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本体的内部用于包装两个物品且两个物品在包装盒本体内部对称设置,所述左上侧翼(5a)和右上侧翼(5b)用于对称折叠且分别通过自身的卡口(22)卡住一物品的颈部,所述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用于对称折叠且分别通过自身的卡口(22)卡住另一物品的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为瓶装物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侧翼(5a)、右上侧翼(5b)、左下侧翼(5c)和右下侧翼(5d)的表面均设有3行4列的矩阵排列的方形卡口切痕线(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4a)的顶边通过第一横向折叠线(8)与第一顶板(2a)折叠连接,且底边通过第二横向折叠线(9)与第一底板(1a)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4b)的顶边通过第三横向折叠线(10)与第二顶板(2b)折叠连接,且底边通过第四横向折叠线(11)与第二底板(1b)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4b)的左侧边通过第一竖向折叠线(12)与左端板(3a)折叠连接,左端板(3a)通过第二竖向折叠线(13)与前端板(4a)折叠连接,所述后端板(4b)的右侧边通过第三竖向折叠线(14)与右端板(3b)折叠连接,右端板(3b)通过第四竖向折叠线(21)与延边(6)折叠连接,所述左端板(3a)的顶边通过第五横向折叠线(15)与左上侧翼(5a)折叠连接,且底边通过第六横向折叠线(16)与左下侧翼(5c)折叠连接,所述右端板(3b)的顶边通过第七横向折叠线(17)与右上侧翼(5b)折叠连接,且底边通过第八横向折叠线(18)与右下侧翼(5d)折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a)、第二底板(1b)、第一顶板(2a)和第二顶板(2b)为矩形且大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缓冲功能的快递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b)和第二顶板(2b)位于包装盒本体的最外侧,所述第二底板(1b)和第二顶板(2b)的表面均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撕拉痕迹(19),两条撕拉痕迹(19)之间形成撕拉条(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93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5-00 多边形断面刚性或半刚性容器,例如用折叠或拉展一个或多个纸制坯件构成的盒子、纸板箱、盘
B65D5-02 . 折叠或拉展单个坯件以构成管状主体的容器,接着有或没有折叠操作,或加上单独元件封闭主体的端部
B65D5-18 . 将单块坯料折叠成U形用以形成容器的底部和主体部分的相对侧面,剩余的侧面主要由这些相对侧面中的一个或几个延伸部分来形成,例如铰接其上的盖舌
B65D5-20 . 从所有侧面将连接到中心板上的部分竖起以形成容器主体,如盘状形式
B65D5-32 . 具有用折叠和互相连接两块或多块坯料构成主体的
B65D5-355 . 专门适用于变化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