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肥降解材料的混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18959.9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阳春;舒利英;舒利伟;李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仁聚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44214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世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搅拌 固液混料 伺服电机 主动齿轮 下壳体 第一温度传感器 啮合 复合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 气压传感器 从动齿轮 堆肥降解 混料装置 人工操作 生产效率 机加工 加热块 输出端 混料 内置 伸入 秸秆 封闭 | ||
一种堆肥降解材料的混料装置,包括有固液混料机构(1)和设于所述固液混料机构(1)上部的固体混料机构(2);所述固液混料机构(1)包括有内置封闭的二级搅拌腔(3)的下壳体(4),所述二级搅拌腔(3)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气压传感器(6)、第一加热块(7)和若干二级搅拌棒(8);所述下壳体(4)的上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伸入所述二级搅拌腔(3)后套装有主动齿轮(10),每一所述二级搅拌棒(8)的上部套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10)啮合的从动齿轮(1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加工代替秸秆复合材料制造时的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堆肥降解材料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肥降解材料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堆肥降解材料即可用于堆肥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新兴的一类热门改性材料,通常由各种植物粉末配合添加剂制成;而现有技术中,秸秆复合材料便是可用于堆肥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秸秆复合材料制作工艺主要如下:首先将秸秆粉碎后晒干,然后将晒干后的秸秆粉末与PP聚丙烯特定温度下搅拌均匀得到秸秆复合料,最后将所述秸秆复合料与特定的液体添加剂包括相容剂、碳酸钙、增韧剂等在特定温度下搅拌并发生反应后相容;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人工生产存在着人工效率低、搅拌温度控制不准确等各种因素导致生产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都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的设备完成相应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肥降解材料的混料装置,用于完成秸秆复合材料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混料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堆肥降解材料的混料装置,包括有固液混料机构(1)和设于所述固液混料机构(1)上部的固体混料机构(2);所述固液混料机构(1)包括有内置封闭的二级搅拌腔(3)的下壳体(4),所述二级搅拌腔(3)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气压传感器(6)、第一加热块(7)和若干二级搅拌棒(8);所述下壳体(4)的上部设有第一伺服电机(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伸入所述二级搅拌腔(3)后套装有主动齿轮(10),每一所述二级搅拌棒(8)的上部套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10)啮合的从动齿轮(11);所述下壳体(4)的顶部还设有液体进料漏斗(12),所述下壳体(4)顶部的内壁设有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所述液体进料漏斗(12)开闭的第二挡板(14),所述第二挡板(14)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下壳体(4)的侧壁设有真空泵(16);所述下壳体(4)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和第一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7)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所述出料口开闭的第一挡板(18);所述固体混料机构(2)包括有上壳体(19)、所述上壳体(19)内与所述二级搅拌腔(3)贯通的一级搅拌腔(20);所述下壳体(4)内壁设有第三气缸(21)以驱动第三挡板(22)控制所述一级搅拌腔(20)与所述二级搅拌腔(3)贯通或隔断;所述上壳体(19)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体进料漏斗(23)和第二固体进料漏斗(24);所述上壳体(19)的顶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2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的输出端伸入所述一级搅拌腔(20)后通过联轴器(26)连接有一级搅拌棒(27)。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4)的底部呈漏斗状并沿其周侧侧均匀设有至少四个支撑柱(28),每一所述支撑柱(28)的下端套装有可沿其径向活动的安装套筒(29),所述支撑柱(28)与所述安装套筒(29)之间抵靠有避震弹簧(30),所述安装套筒(29)的底部成型有安装基座(31)。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体进料漏斗(23)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32)和第二加热块(33)。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4)上设有透明的内视窗口(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仁聚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仁聚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8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肥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肥一体化搅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