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的老化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7179.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0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康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2371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移装置 无线充电 翻转 滑块 老化测试装置 内部安装 微型电机 测试件 底端 滑轨 手机 丝杆 托架 箱壳 转杆 电机 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用新型 出料输送带 进料输送带 无线充电座 测试 测试地点 测试效率 待测手机 记录装置 检测手机 固定夹 上支撑 出料 丝母 匹配 拍摄 移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的老化测试装置,包括箱壳,箱壳内部左侧顶端、中部和右侧底端分别安装有进料输送带、翻转位移装置和出料输送带,翻转位移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拍摄记录装置和无线充电座,翻转位移装置包括滑轨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右端连接有丝杆,滑轨上支撑有滑块,滑块内部安装有与丝杆相匹配的丝母,滑块内部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连接有转杆,转杆连接有测试件托架,测试件托架上安装有固定夹,测试时间短,能初步检测手机无线充电线圈是否合格,完成了待测手机移动至测试地点,以便于实现手机无线充电的测试、出料等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手机厂的测试效率,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测试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线充电的老化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是手机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必要部件,其包括线圈和用于与功能部件连接的电连接端。通常需要将手机无线充电线圈安装入手机后壳内,并与手机内部的功能部件连接。安装于手机后壳内的手机无线充电线圈在感受到外部电磁场后,基于电磁效应产生感应电流,并将电流输出到手机内部的功能部件,以对手机电池进行充电和/或供手机工作。
在将手机无线充电线圈装入手机之前,应当对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的性能进行检测,以避免手机无线充电线圈不良品装入手机而带来较大的生产损失。现有的几乎都是人工检测无线充电的线圈,效率较慢,检测仪器不能实现对无线充电手机的流水线检测,测试效率慢,在对批量的无线充电产品如手机进行充电老化检测的时候,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延长了手机出厂时间,从而降低了工厂制造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的老化测试装置,充电量计算方法简单,测试时间短,能初步检测手机无线充电线圈是否合格,完成了测试手机的进料、位移到测试地点、手机无线充电的测试、出料等手机的流水线测试,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手机厂的测试效率和生产效益,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的老化测试装置,包括箱壳,所述箱壳内部左侧顶端、中部和右侧底端分别安装有进料输送带、翻转位移装置和出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和翻转位移装置之间设有单料斜滑板,所述翻转位移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拍摄记录装置和无线充电座;
所述翻转位移装置包括安装在箱壳内部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端连接有丝杆,所述滑轨上支撑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安装有与丝杆相匹配的丝母,所述滑块内部通过安装空间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连接有测试件托架,所述测试件托架上安装有固定夹。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均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所述进料输送带上等距设有若干单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箱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件托架内部设有工件槽和显示充电通孔,所述测试件托架的一侧设有轴槽,所述固定夹包括安装在测试件托架外侧的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插设在轴槽内的轴杆,所述轴杆顶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测试件托架顶端的U形顶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7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模块的并行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直流回馈电子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