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1243.6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利帅;孔令亮;尚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41011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母端端子 铜排 充电口 充电装置 充电座 充电组件 电连接 模组 制冷 本实用新型 发热量 公端端子 平行间隔 外接设备 电接触 插接 烧蚀 充电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口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口、第一铜排、第二铜排以及制冷模组,所述充电口包括充电座、第一母端端子以及第二母端端子,所述第一母端端子及第二母端端子平行间隔地固定在所述充电座上,所述第一铜排的一端与第一母端端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的一端与第二母端端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另一端及第二母端端子的另一端露出充电座,用于与外接设备电接触;所述制冷模组与第一铜排及第二铜排接触,以散发所述第一母端端子以及第二母端端子与公端端子插接充电时产生的热量。该充电装置可减少充电口的烧蚀,同时可降低发热量,有效增加充电口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口的尾部一般采用压接的方式与电缆线连接,其压接位置接触电阻相对偏高,在充电口的长期工作过程中,充电口位置将持续发热,由于充电口没有任何辅助散热的装置,将会引发烧毁或爆枪现象。
针对充电口无法散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液冷充电插座,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多个端子以及线缆,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设于插接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远离插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多个端子的第一通道两两相连通。线缆包括导体及与导体并行设置的液冷管,导体与液冷管之间形成热交换面。导体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液冷管的管腔与第一通道连通。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在对线缆液冷降温的同时对端子进行液冷降温,但是,该冷却过程需要冷却液,而冷却液需要散热结构,将使得液冷充电插座的结构非常复杂,容易出现故障。此外,充电口承载高电压大电流,冷却液一旦泄露将会产生触电或设备烧毁等危险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液冷充电插座容易出现故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口、第一铜排、第二铜排以及制冷模组,所述充电口包括充电座、第一母端端子以及第二母端端子,所述第一母端端子及第二母端端子平行间隔地固定在所述充电座上,所述第一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母端端子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第一铜排及第二铜排接触,所述第一铜排及第二铜排通过将所述第一母端端子以及第二母端端子与公端端子插接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制冷模组,以散发所述第一母端端子以及第二母端端子与公端端子插接充电时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采用第一铜排及第二铜排连接充电口,代替传统压接电缆线的方式,使第一母端端子的热量持续传导到第一铜排上,第二母端端子的热量持续传导到第二铜排上,第一铜排及第二铜排上的热量持续被制冷模组带走,从而达到使所述第一母端端子与第二母端端子降温的目的,减少充电口的烧蚀,同时可有效改善传统充电口过热、烧毁及爆枪等问题,解决了市场现有压接电缆线方案接触电阻高的现象,降低了发热量,可有效增加充电口的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方便维修及故障率低等特点。
可选地,所述充电口还包括第一导柱及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由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柱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柱由所述第二母端端子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二母端端子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平直段与第二平直段之间的第一软连接段,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第一导柱电连接;
所述第二铜排包括第三平直段、第四平直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平直段与第四平直段之间的第二软连接段,所述第三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导柱电连接;
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第二平直段及第四平直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1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设备的安全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二次锁扣结构的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