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08028.0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吕常伟;李凌博;罗大兵;王亚磊;朱国龙;晏海静;余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英 |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开门 预警 主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装置、中央处理器、触发装置和执行装置,信息采集装置、触发装置和执行装置均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触发装置用于检测手拉车门的动作信号,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接收触发装置的脉冲信号,判定安全等级,并向执行装置发送相应的执行指令,执行装置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执行指令,并根据执行指令进行预警或/和车门限位操作。其应用时,可以自动检测周围的行车信息用来判断此时开车门的安全性,并在开门有危险时完成相应的预警及主动避撞动作,同时可以保证在紧急逃生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然而当前的大多数汽车都存在着一种安全隐患:即车内乘客开启车门下车时,未细心观察车辆周围行车环境而直接开启车门,造成车辆车门与前/后方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引起严重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现有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车门雷达测距技术以及车门防碰撞自锁技术,然而现有的车门防碰撞自锁技术功能过于单一,并没有考虑到与车内人员的交互性以及在紧急逃生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其应用时,可以自动检测周围的行车信息用来判断此时开车门的安全性,并在开门有危险时完成相应的预警及主动避撞动作,同时可以保证在紧急逃生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装置、中央处理器、触发装置和执行装置,信息采集装置、触发装置和执行装置均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并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所述触发装置用于检测手拉车门的动作信号,并转化为脉冲信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对接收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在接收到触发装置的脉冲信号后判定安全等级,并向执行装置发送相应的执行指令,所述执行装置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执行指令,并根据执行指令进行预警或/和车门限位操作。
优选地,所述执行装置包括声光报警器和车门限位器。
优选地,所述声光报警器由蜂鸣器和LED警示灯组成,蜂鸣器和LED警示灯均安装于车门内侧,其中,LED警示灯设于车门内侧的车门把手旁。
优选地,所述车门限位器设于车门开合处,包括固定支架、限位盒、限位盒顶块、限位弹性体、限位臂、限位挡块、限位销和电磁锁,其中固定支架安装在车身上,限位盒、和限位挡块安装在车门上,限位臂贯穿限位盒,其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挡块,并在穿出端设限位销,限位盒内设有相互连接的限位盒顶块和限位弹性体,限位弹性体与限位臂形成摩擦干涉,在限位盒的外侧设有电磁锁,电磁锁输出端与限位盒顶块连接,电磁锁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四个77GHz毫米波雷达和一个360°全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均安装于车辆顶部。
优选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于车门内侧的把手槽内。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为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与中央处理器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车辆开门预警及主动避撞系统,可自动检测周围的行车信息用来判断此时开车门的安全性,并在有危险时完成相应的预警及主动避撞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8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