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5317.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平;董忠衡;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V13/00 |
代理公司: | 44228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晓聪;黎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穴 推入机构 本实用新型 铜片 无线充电器 测试平台 插入机构 自动化测试 测试机构 固定设置 气缸推动 直线排列 中凹槽 检测 推入 行进 隔离 测试 驱动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测试机构。其包括:测试平台、呈直线排列的模穴,模穴底面上形成有一凹槽;测试平台一侧设置有推入机构,该推入机构上对应每个模穴中凹槽设置有隔离用铜片,铜片通过推入机构驱动向模穴方向行进,并将铜片沿凹槽推入;相对推入机构的另一侧、于应每个模穴的旁侧固定设置有一USB插入机构,该USB插入机构具有一通过气缸推动的USB插头。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测试。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件无线充电器产品同时测试的功能,无需人工单一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机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以实现批量测试的无线充电的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在最近几年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应用到日常的电器产品中。无线充电无需采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来对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其直接通过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
本申请人在生产小型无线充电器时,为了确保产品使用效果和安全,必须对无线充电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其中就包括:FOD测试。
所述的FOD测试又称为异物检测。这是无线充电器最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当被充电产品(例如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之间夹有金属异物,无线充电器会感知到并断电,防止金属异物过热。FOD功能可以避免无线充电过程中功率损耗过大而保护报警,从而避免过热带来的隐患。通常FOD在手机端(接收电流较大时1A)应用较多,接收电流大,如果效率低,发热会很严重。
由于无线充电器产品是新型的产品,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专门的测试仪器可以实现批量自动化测试。目前行业内无线充电器FOD测试机构主要采用单件产品手动测试方式,测试效率非常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单件产品手工检测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批量检测的无线充电器的测试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测试机构,包括:测试平台,于所述的测试平台上设置有多数个呈直线排列的模穴,所述的模穴底面上形成有一凹槽;于所述的测试平台一侧设置有推入机构,该推入机构上相对模穴的一侧对应每个模穴中凹槽设置有隔离用铜片,所述的铜片通过推入机构驱动向模穴方向行进,并将铜片沿凹槽推入;相对推入机构的另一侧、于应每个模穴的旁侧固定设置有一USB插入机构,该USB插入机构具有一通过气缸推动的USB插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入机构包括:承载板和滑台气缸,其中所述的承载板沿与模穴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形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方;两个滑台气缸分别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并且该两个滑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两端部;所述的铜片固定在承载板上,通过滑台气缸推动承载板以及铜片行进。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载板上对应每个模穴还设置有一LED检测传感器,该LED检测传感器通过一连接板枢接在承载板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USB插入机构包括:气缸、固定在气缸活塞杆上的夹头,以及通过夹头夹持的USB插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穴通过固定在测试平台表面上的型板围设形成,所述的凹槽成型在测试平台的表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测试平台上还设置有一对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沿模穴的分布反向设置在测试平台相对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无线充电器产品放置在模穴中,每个模穴的下方对应设置无线充电接收器电路板。然后通过USB插入机构将USB插头与无线充电器产品对接,接着铜片通过推入装置将其沿凹槽推入并位于无线充电器下方。随着铜片的插入,无线充电器与无线充电接收器电路板之间形成了“异物插入”,这样直接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完成对无线充电器的FOD功能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53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传感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墨化工艺中的智能电力综合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