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取水采样装置的管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2597.4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7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帅率;刘奇;张彬;沈顺明;张俊锋;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 水管 水质检测 管盘 本实用新型 采样装置 水样采集 有效实现 绞盘 取水 冲洗 底板 位置检测板 水质监测 第二检测 样品污染 准确控制 出水口 排水孔 注水孔 对正 上板 水样 优选 注水 采集 检测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点取水采样装置的管盘结构,属于水质监测技术领域,通过优选设置绞盘、上板、底板、位置检测板等部件,以及对应设置水管的出水口、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注水孔与排水孔等结构的位置,能有效实现绞盘和水管的准确控制,完成水管取样前的冲洗和取样时的精确对正。本实用新型的管盘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实现水管的精确控制,完成水管取样前的冲洗和取样时的精确注水取样,有效避免了水样采集过程中的样品污染,实现了多点水样的准确采集,提升了水样采集的效率和水质检测的准确性,缩短了水质检测的周期,降低了水质检测的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点取水采样装置的管盘结构。
背景技术
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成为世界性的环境治理难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国家正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旨在减缓或者治理现如今日益加剧的水污染问题。
在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水质检测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明确水污染的本质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有效实现水污染的治理。在水质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取水采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过程,水样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往往影响着水质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水样采集的效率也影响着水质检测的成本。
目前,水样采集过程往往是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如在水源边缘处进行采集,或者靠人乘坐船只等设备到达指定采水点进行采集等,这种采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于部分水环境恶劣的区域,人工采集的方式可能会对采集者造成伤害,影响采集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人工采集水样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水质检测的快速、安全、有效地完成。
鉴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借助无人机来进行水样采集的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工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在现有专利申请CN 201710622826中,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挂载的智能水样采集装置,其通过无人机搭载水样采集装置飞抵待取样水域上方完成水样采集,能一定程度上实现水样采集的无人自动进行,避免原始人工采集方式中的一些弊端;但是,上述水样采集装置的水管收放过程无法实现准确控制,水样采集装置的水管也无法在采样前进行冲洗过程,因此其无法准确实现多点多样品的采集,采集的水样也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点取水采样装置的管盘结构,其中通过对应设置的绞盘、上板、底板、位置检测板等部件,能实现对多点取水采样装置水管的准确控制,精确完成水管的冲洗过程和注水取样过程,减少水样的污染,提升水样采集的效率和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点取水采样装置的管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绞盘、水管和绞盘电机;其中,
所述绞盘电机的输出轴对应匹配所述绞盘,并可驱动该绞盘转动,实现所述水管的收放;
所述绞盘包括同轴设置并以连接筒对应连接的上隔板和下隔板,并在两隔板之间形成可缠绕容纳所述水管的容置空间,且所述绞盘的两侧分别同轴设置有上板和底板,使得所述上板与所述上隔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隔板分别对正;
所述上板与所述底板以间隔设置于外周环向的若干连接杆对应连接,以使得所述上板与所述底板的位置相对固定,且所述底板上沿环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贯穿两侧端面的通孔,即注水孔和排水孔,所述注水孔和所述排水孔沿环向交替间隔布置;
所述水管的出水口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隔板上,并对应该出水口在所述上隔板的顶面竖向同轴设置有第一检测元件,且所述上板的底面上对应所述绞盘固定设置有位置检测板,该位置检测板的底面上沿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元件,且各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分别与所述底板上的对应通孔竖向同轴对应,并可在所述绞盘转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同轴对正并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2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