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范围广的中高压系列电堆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00435.7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昕;欧阳洵;陈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9 | 分类号: | H01M8/04089;H01M8/247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李海霞 |
| 地址: | 22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堆 壳体 卡块 底板 正极接线柱 对称固定 伸缩弹簧 中空结构 中高压 本实用新型 负极接线柱 弹性连接 横向位移 滑动连接 连接管 周边管 滑槽 晃动 倾倒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使用范围广的中高压系列电堆,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电堆壳体,所述电堆壳体的一侧对称固定有若干个正极接线柱,且所述电堆壳体的另一侧对称固定有若干个负极接线柱,所述电堆壳体的一侧位于若干个所述正极接线柱之间固定有中空结构的连接管;在电堆壳体的下方设置底板,并且在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卡块,同时连个卡块均通过伸缩弹簧与滑槽弹性连接,可以将电堆壳体放置在两个卡块之间,并通过两个伸缩弹簧对卡块的弹力,从而可以将电堆固定在两个卡块之间,避免在运输发横晃动的时候,导致电堆发生倾倒或者横向位移,从而导致发生碰撞造成电堆周边管件的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范围广的中高压系列电堆。
背景技术
电堆是燃料电池或者电池组的简称,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电堆的发电的效率较高,内部没有机械传动,因此不会产生噪音,同时电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由于电堆的优异的性能,导致电堆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在对现有的电堆进行运输的时候,是直接将电堆放置在运输装置上对电堆进行运输,由于在运输的过程中,尤其在海运时,容易发生晃动造成电堆倾倒或横向移位的情况,而电堆的倾倒或横向移位则会导致其牵扯、碰撞甚至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从而影响电堆的使用,间接的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现有的电堆是通过连接管将氢气导入到电堆的内部,并和电堆内部的氧气反应,从而产生电能,但现有的电堆一般是在电堆壳体的外部开设空槽来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到电堆中与所通入的氢气反应,而这样的方式容易导致外界进入的空气较少,导入的氢气较多,从而导致氢气不能完全和空气结合反应,进而导致电堆的发电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范围广的中高压系列电堆,具有可以提在运输的时候,避免电堆发生他倾倒或者横向位移的情况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堆的发电的效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范围广的中高压系列电堆,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电堆壳体,所述电堆壳体的一侧对称固定有若干个正极接线柱,且所述电堆壳体的另一侧对称固定有若干个负极接线柱,所述电堆壳体的一侧位于若干个所述正极接线柱之间固定有中空结构的连接管,且所述电堆壳体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于有若干个散热扇,若干个所述散热扇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堆壳体的下表面一侧固定有连接头,且所述电堆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碳纸层,所述第一碳纸层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催化层,所述第一催化层远离所述第一碳纸层的一侧固定有质子交换膜,所述质子交换膜远离所述第一催化层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催化层,所述第二催化层远离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碳纸层,电堆壳体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对称开设有滑槽,且所述底板的前表面通过两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表面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堆壳体位于两个所述卡块之间,所述电堆壳体的一侧位于若干个所述负极接线柱之间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且所述电堆壳体的内表面一侧靠近所述第一碳纸层处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的侧视截面均为一种L形结构,且两个所述卡块的一侧均固定有橡胶垫片,两个所述橡胶垫片均与所述电堆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两个所述卡块相对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的水平面的宽度均大于所述连接头的长度。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通风孔的内部均固定有滤膜,若干个所述滤膜的孔径大小均为10纳米到50纳米,若干个所述通风孔均为一种长条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0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