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汤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5085.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程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45/08;A47J36/00 |
代理公司: | 11676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耳 汤锅 隔热杆 限位 限位机构 翻转 锅体 本实用新型 隔热效果 向上翻转 向下翻转 直接放置 转动设置 锅盖 凹陷 隔热 防烫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烫汤锅,包括锅体、锅体两侧的锅耳以及锅盖,所述锅耳上设置有锅底隔烫机构,所述锅底隔烫机构包括锅耳的两侧对称凹陷的凹槽、两个锅耳位于同一侧的凹槽内转动设置的U形的隔热杆以及当隔热杆向上90°翻转或者向下90°翻转后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该汤锅的隔热杆能够向上翻转90°后限位供使用者手提汤锅;也可向下翻转90°限位直接放置在桌上进行隔热,设置简便,隔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烫汤锅。
背景技术
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饪工具,锅根据功能分为多种,例如炒锅、煎锅、高压锅、汤锅等。
其中,汤锅一般用来煮汤,基本上每户人家至少配备有一只,而现有的汤锅的结构大都与公告号为CN20271470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压铸铝汤锅相似,包括锅体、锅耳和锅盖,锅体的底部在煮完汤后温度很高,而现有的家庭一般在餐桌上垫有塑料软垫,汤锅直接放置在塑料软垫上会导致塑料软垫的变形和损坏,故,一般还需购买木质的隔热垫,将汤锅放置在隔热垫上,隔热垫需要另行购买十分不便,且平时不用时,隔热垫随处放置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隔热垫就可以直接放置在塑料软垫上防烫汤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防烫汤锅,包括锅体、锅体两侧的锅耳以及锅盖,所述锅耳上设置有锅底隔烫机构,所述锅底隔烫机构包括锅耳的两侧对称凹陷的凹槽、两个锅耳位于同一侧的凹槽内转动设置的U形的隔热杆以及当隔热杆向上90°翻转或者向下90°翻转后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优化为:凹槽靠近锅体的一侧上下各凹陷有一限位槽,凹槽远离锅体的一端凹陷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通槽,通槽内部还凹陷有大于通槽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于锅耳相背的一端设置的拉块、拉块靠近锅耳的一端设置的贯穿通槽和隔热杆后与限位槽穿插配合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上于第一容置槽靠近凹槽的一端凸设的限位块以及于限位块和第一容置槽远离凹槽的一端之间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优化为:凹槽靠近锅体的一侧上下各凹陷有一限位槽,凹槽远离锅体的一端凹陷的与限位槽对应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容置槽底部固定设置的电磁铁、可缩入到第二容置槽内或者局部伸出第二容置槽后穿过隔热杆与限位槽穿插配合的第二限位杆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二限位杆和电磁铁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限位杆的伸缩受控于电磁铁的得电或者失电,电磁铁的得电或者失电受控于一控制电路。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设置的电磁铁和控制开关,所述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锅耳上。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拉块远离锅耳的一端凹陷有便于扣拉拉块的扣槽,所述的扣槽中央设置有扣杆,所述的扣杆与扣槽底部存在供手指穿过的间距。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第一限位杆远离拉块的一端设置成尖端朝外的锥台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第二限位杆远离电磁铁的一端设置成尖端朝外的锥台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隔热杆的底部套设有橡胶隔热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现有汤锅的锅耳上增设锅底防烫机构,并通过限位机构限位锅底防烫机构,该锅底防烫机构包括隔热杆,该隔热杆可相对锅耳上的凹槽上翻90°后限位或者下翻90°后限位,上翻时可供使用者手提汤锅,避免手烫伤;下翻时可进行锅底的隔热,避免桌上的塑料软垫损坏,该汤锅设置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设置隔热垫就能进行隔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防烫汤锅的隔热杆下翻90°时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防烫汤锅的隔热杆上翻90°时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5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