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绑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1728.5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7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唐芬;谭新明;龙坪峰;李志宏;朱换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压接部 钢筋绑扎结构 压接 本实用新型 延长线 预压力 弹性本体 施工效率 绑扎 交叠 压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绑扎结构。钢筋绑扎结构用于对交叠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进行绑扎,包括具有两个第一压接部和两个第二压接部的弹性本体;两个第一压接部均与第一钢筋压接,以提供朝向第二钢筋的预压力,且两个第一压接部分布于第二钢筋的延长线的两侧;两个第二压接部均与第二钢筋压接,以提供朝向第一钢筋的预压力,且两个第二压接部分布于第一钢筋的延长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绑扎结构,通过两个第一压接部与第一钢筋压接,及两个第二压接部与第二钢筋压接,以使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互压合得以固定,且具有稳定的状态,另外也无需使用工具进行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操作时间,使得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构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绑扎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起到支撑、拉结建筑弹性本体的作用,大量的钢筋在浇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彼此进行固定,以保证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通常钢筋呈十字纵横分布,通过简单的工具,例如扎钩,将钢丝缠绕在十字节点上以进行绑扎固定。
但十字节点繁多,如果每个节点都重复操作扎钩与钢丝,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操作时间,使得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的使用扎钩将钢丝缠绕钢筋十字节点进行绑扎,以使钢筋固定的方式,造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的钢丝绑扎结构。
一种钢筋绑扎结构,所述钢筋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呈十字交叠设置以在交叠处形成节点,所述钢筋绑扎结构用于对所述节点处进行绑扎,所述钢筋绑扎结构包括弹性本体,包括两个第一压接部和两个第二压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压接部压接于所述第一钢筋,且相对所述节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压接部压接于所述第二钢筋,且相对所述节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压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压接部彼此配合,以提供使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在所述节点处沿朝向彼此的相对方向上压紧的压紧力。
上述钢筋绑扎结构,通过两个第一压接部与第一钢筋压接,和两个第二压接部与第二钢筋压接,以使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互压合,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得以固定的同时,也使它们具有稳定的状态。另外,无需使用工具进行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操作时间,使得施工效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第一压接部和其中一所述第二压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本体的两端,其中另一所述第二压接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压接部沿所述弹性本体的延伸方向的连线上,其中另一所述第一压接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压接部沿所述弹性本体的延伸方向的连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弹性本体一端的所述第一压接部和/或位于所述弹性本体一端的所述第二压接部呈弯钩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钩的弯曲角度范围为60度~12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钩的弯曲角度为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钩的端部突伸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钢筋背向所述第二钢筋的一侧;或者所述弯钩的端部突伸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筋背向所述第一钢筋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本体具有Z型连接部,所述Z型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不小于90度;所述Z型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压接部,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压接部,包含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或第三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或者所述Z型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接部,对应的一所述第一压接部,包含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或第三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本体的材质为钢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安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1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