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电纤维极化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81472.8 | 申请日: | 201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7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意平;刘缘;刘翊;王送来;宾光富;何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41/257 | 分类号: | H01L41/257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板 公接头 母接头 本实用新型 装配 压电纤维 螺栓 极化夹具 极化 接线柱 装配孔 腔隙 生产效率 上通孔 中心处 弹簧 通孔 紧凑 垂直 纤维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纤维极化夹具,包括公接头、母接头、装配块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并围成一腔隙,公接头和母接头中心处均设有一连通该腔隙的通孔,装配块、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置于该腔隙内,装配块位于电极板Ⅰ和电极板Ⅱ之间;公接头和母接头上通孔处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接线柱Ⅰ和接线柱Ⅱ,公接头和母接头上的螺栓分别通过弹簧与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连接;所述的装配块上设有装配孔,装配孔垂直与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同长度压电纤维的极化,还可多根纤维同时极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电纤维极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电纤维极化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复杂大面积曲面异形结构的部件有很多,如机翼、船舶、风力机叶片等。而传统的压电功能器件以块状和片状居多,非常容易损坏,不适合粘贴在曲面,并且由于体积较大,不易与基体结构集成。因此开发轻质、结构细微、易于基体结构集成的压电纤维元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极化工序是压电纤维产生压电性能的不可或缺的步骤。
一些智能结构等应用中,要求传感器和驱动器等器件能够嵌入主体结构中,而对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不会产生影响,需要压电器件小型化。由于压电纤维体积小、呈细长形状,传统的压电功能器件的极化技术不符合其极化的要求,因此如何成功极化压电纤维,获得良好的压电性能是项值得研究的技术。
压电复合材料极化温度存在最佳范围。温度越高,陶瓷内部活性电畴的活性越高,极化越容易,极化的效果就越好,但温度过高时,复合材料出现软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施加电场后容易被击穿。所用的材料不同,压电纤维间也有差异,不同的压电纤维的最佳极化温度不同。因此制作在不同温度下极化,形态不发生改变的夹具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含金属芯压电纤维MPF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压电纤维,MPF的中心为一根很细的金属芯,中间层为压电陶瓷,然后再在压电陶瓷表面喷镀一薄层金属层。MPF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压电纤维,是裘进浩团队和日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所制备的特殊纤维,制备成本昂贵,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考虑MPF的极化。
公开号为107026232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压电纤维极化系统及方法,包括极化装置、极化池及控制单元等,该专利适用于极化压电纤维,其极化装置采用亚克力材质,不耐高温,不适用极化温度过高时进行极化,而且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不适于实验室小批量使用。公开号为206059432U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压电陶瓷片极化夹具,该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支座、左导电滑座、右导电滑座。该夹具适用于夹持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陶瓷片,由于压电纤维为细长状,用此夹具夹持容易折断,不适于极化压电纤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易于操作的压电纤维极化夹具,它实现了不同长度压电纤维的极化,还可多根纤维同时极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电纤维极化夹具,包括公接头、母接头、装配块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并围成一腔隙,公接头和母接头中心处均设有一连通该腔隙的通孔,装配块、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置于该腔隙内,装配块位于电极板Ⅰ和电极板Ⅱ之间;公接头和母接头上通孔处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接线柱Ⅰ和接线柱Ⅱ,公接头和母接头上的螺栓分别通过弹簧与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连接;所述的装配块上设有装配孔,装配孔垂直与电极板Ⅰ及电极板Ⅱ设置。
上述的压电纤维极化夹具中,所述的公接头、母接头上分别设有多个连通装配块所在腔隙的进油孔和进气孔。
上述的压电纤维极化夹具中,所述的公接头、母接头上的进油孔和进气孔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平行,且多个进油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个进气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1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EMC支架
- 下一篇:载板玻璃以及用于制备柔性基板的层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