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81079.9 | 申请日: | 201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9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峰;秦国君;吴勇;叶献锋;张硕;唐建平;米付生;张静;王鹏飞;徐凯;李星烨;张文杰;汪卫华;张佩佩;李贤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 地址: | 450008***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校准 尾气分析仪 出气支路 气路 本实用新型 标准气罐 校准装置 出气口 进气口 标准气体 并联设置 尾气分析 一端设置 电磁阀 支气路 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用于装不同标准气体的标准气罐,还包括主校准气路,主校准气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各校准支气路与对应的标准气罐相连,各校准支气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主校准气路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校准出气支路和第二校准出气支路,第一校准出气支路的出气口用于与待检尾气分析仪的进气口相连,第二校准出气支路的出气口连接有标准尾气分析仪。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尾气分析仪校准时需要手动操作阀门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准领域中的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机动车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机动车排放各类大气污染物4607万吨,其中,NOX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3。二是新增排放压力巨大,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机动车将新增机动车1亿辆以上,新增污染物排放1600万吨。三是机动车污染危害凸显,机动车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根据第一批大气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区,机动车对PM2.5浓度的贡献达15.0%至52.1%。因此,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作,是防治大中城市以PM2.5和臭氧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的重要手段。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直接、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使用尾气分析仪对机动车的尾气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机动车的尾气分析仪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项目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型式批准;《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481-2014)、《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JJG688-2007)对气体分析仪各项计量技术指标有明确要求,并每年需进行检定一次,保证仪器数据符合要求 。
现有技术中对尾气分析仪进行检定的检定装置及方法均为手动检定,人工将各种浓度的标准气体通入到尾气分析仪中,以实现对尾气分析仪的校准工作,依靠检验人员的人工操作和目视进行数据记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及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没台设备检定时都要通入30次标准气体来进行检定),特别是人工通入标准气体存在流量不易控制,造成气体浪费及数据波动,还有就是一般的标准气体均有危害(尤其是高浓度标准气体成分含有CO、NO等)。在高精度气体分析仪现场检定时,仪器测量精度、相应时间要求较高,人工操作数据量大、阀门切换频繁,造成时间长、效率不高和用气成本大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尾气分析仪校准时需要手动操作阀门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 包括至少两个分别用于装不同标准气体的标准气罐,还包括主校准气路,主校准气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各校准支气路与对应的标准气罐相连,各校准支气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主校准气路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校准出气支路和第二校准出气支路,第一校准出气支路的出气口用于与待检尾气分析仪的进气口相连,第二校准出气支路的出气口连接有标准尾气分析仪。
所示主校准气路上设置有数字可控流量计。
所述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还包括车载电源,车载电源通过电源线与标准尾气分析仪和个电磁阀电连接。
所述尾气分析仪校准装置还包括废气回收罐,废气回收罐上连接有与所述车载电源供电连接的废气回收泵,废气回收泵的进气口连接有两个并联设置的废气回收支路,其中一个废气回收支路用于与所述标准尾气分析仪相连,另外一个废气回收支路用于与所述待检尾气分析仪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1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 下一篇:一种有害气体感应及排放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