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板式MEC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76763.8 | 申请日: | 201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宇;赵芝清;严新杰;陶海波;陈晓慧;许宁;张雨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电极板 正电极板 本实用新型 生物填料 反应器 隔板式 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 反硝化脱氮 好氧反应池 厌氧反应池 出水水质 传统厌氧 导流板组 技术难题 曝气装置 出水池 电极板 反硝化 反应池 进水泵 缠绕 废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板式MEC系统,其解决传统厌氧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启动速度慢、需较高C/N比、处理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泵、反应器和出水池;所述的反应器包括反应池、第一正电极板、第一负电极板、第二正电极板、第二负电极板、导流板组、曝气装置和生物填料条。其处理废水的方法:第一正电极板及第一负电极板设置在好氧反应池内。第二正电极板及第二负电极板设置在厌氧反应池内。四块电极板上均缠绕有生物填料条。本实用新型缩短启动时间、降低反硝化的C/N比,使C/N比仅为2.0‑5.0时即可使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度污染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板式MEC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等,饮用水水源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污染,例如过量的氮、磷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其中氮素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浙江省印发《关于实施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标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中拟在一级A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即浙江省地方标准。其中,氮素是此类废水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当前,增设生物滤池是当前主要的氮素提标方法,不仅增加了基建成本,且因污水厂尾水低COD(约为几十mg/L)、低C/N比(约为2.0~5.0),需人为投加外加碳源,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易使COD超标。可见,亟需开发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脱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板式MEC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泵、反应器和出水池;所述的反应器包括反应池、第一正电极板、第一负电极板、第二正电极板、第二负电极板、导流板组、曝气装置和生物填料条;所述反应池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废水进口,另一端的顶部开设有废水出口;所述的导流板组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固定在反应池的中部;第一导流板位于反应池的废水进口与第二导流板之间;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将反应池分隔为好氧反应室、过渡区、厌氧反应室;好氧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好氧污泥;厌氧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厌氧污泥。所述的第一正电极板及第一负电极板均竖直固定在好氧反应室内;第一正电极板及第一负电极板上均缠绕有多根生物填料条;好氧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正电极板及第二负电极板均竖直固定在厌氧反应室内;第二正电极板及第二负电极板上均缠绕有多根生物填料条;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与进水池连通,出水口与反应池的废水进口连通;反应池的废水出口与出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富集菌液;所述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富集菌液由硝化池污泥通过贫营养好氧反硝化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得到;所述的好氧污泥采用二沉池污泥或微污染水体的底泥。所述的厌氧污泥采用二沉池污泥或厌氧颗粒污泥;好氧反应室中好氧污泥的浓度均为2000~3000mg/L;厌氧反应室中厌氧污泥的浓度均为2000~3000mg/L。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正电极板、第一负电极板、第二正电极板及第二负电极板的材质采用石墨、碳刷或碳布;第一正电极板与第一负电极板的间距为3~5cm;所述第二正电极板与第二负电极板的间距为3~5cm。所述第一正电极板及第一负电极板的底部边缘均与反应池的内腔底面贴合;第一正电极板、第一负电极板与反应池内腔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贴合;所述第二正电极板及第二负电极板的底部边缘均与反应池的内腔底面贴合;第二正电极板、第二负电极板与反应池内腔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贴合。
进一步地,所有生物填料条的体积之和占反应池容积的1%~3%。
进一步地,所述的曝气装置共有三个;三个曝气装置分别位于第一正电极板与反应池的废水进口之间、第一正电极板与第一负电极板之间、第一负电极板与第一导流板的废水出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学院,未经衢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67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