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位桁架转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76744.5 | 申请日: | 201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8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汝森;黄小亮;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斜杆 转换结构 桁架 上转换 转换梁 本实用新型 框柱 技术方案要点 交替排列 抗压能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位桁架转换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交替排列置于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之间,上转换梁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的第一连接块,下转换梁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下转换梁连接的第一框柱,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上转换梁连接的第二框柱,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高位桁架转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位桁架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时,特别是在转换层设计的时候,斜杆和上转换梁以及下转换梁,需要受力承上启下的作用,构建上部结构和支持平台作用其本身的需要承受较大的应力,结构设计不合理的话,严重的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以及整体抗拉转换能力变差,以及抗拉能力也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高位桁架转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位桁架转换结构,包括上转换梁、下转换梁、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交替排列置于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之间,上转换梁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的第一连接块,下转换梁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下转换梁连接的第一框柱,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上转换梁连接的第二框柱,所述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上均设有若干条梁纵筋,若干条梁纵筋外设有固定梁纵筋位置的梁箍筋,所述第一斜杆内设有若干条第一杆纵筋,第一杆纵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且分别延伸至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内,第一斜杆内设有用于固定若干条第一杆纵筋的第一杆箍筋,第一杆纵筋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钩,第一杆纵筋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钩,第一限位钩包括第一延伸钩体和与第一延伸钩体连接的第一钩头,第二限位钩包括第二延伸钩体和与第二延伸钩体连接的第二钩头,第一延伸钩体和第二延伸钩体两个延伸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斜杆内设有若干条第二杆纵筋,第二杆纵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且分别延伸至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内,第二杆纵筋与第一杆纵筋相交织,第二斜杆内设有用于固定若干条第二杆纵筋的第二杆箍筋,第二杆纵筋一端设有第三限位钩,第二杆纵筋另一端设有第四限位钩,第三限位钩包括第三延伸钩体和与第三延伸钩体连接的第三钩头,第四限位钩包括第四延伸钩体和与第四延伸钩体连接的第四钩头,第三延伸钩体和第四延伸钩体两个延伸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在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之间进行交替排列,远看去就像一个折线样式,并且利用再第一框柱和第二框柱进行中间均衡,提高连接强度,以及配合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实现两端多面积接触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通过梁纵筋与梁箍筋的配合设置,提高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的自身强度,并利用第一斜杆内的第一杆纵筋设计,一直延伸至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内,并配合第一杆箍筋对其第一斜杆进行强化自身,第一杆纵筋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钩,第一杆纵筋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钩,第一限位钩包括第一延伸钩体和与第一延伸钩体连接的第一钩头,第二限位钩包括第二延伸钩体和与第二延伸钩体连接的第二钩头,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两个延伸方向相反;实现错开式的受力,并且通过第一钩头和第二钩头实现两端拉紧受力,使得浇筑后的整体,在连接上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抗拉能力,以及第二斜杆的原理也与第一斜杆原理同样,并且将其延伸至上转换梁和下转换梁内的部分形成了交叉,使得第二杆纵筋与第一杆纵筋相交织,使得两者同时在内部交织,形成关联,在浇筑后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抗拉结构,交织成网格状,那网抗拉能力,肯定单一的线抗拉能力强的,这样的连接关系,能够提升整体抗拉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包筋,该第一包筋两端延伸至上转换梁内,第一包筋两端设有第一倒钩;
第二连接块内设有第二包筋,该第二包筋两端延伸至下转换梁内,第二包筋两端设有第二倒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6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挑梁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采用锥形螺母螺栓连接件的可拆卸钢-混组合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