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4074.3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01F5/00 |
代理公司: | 44218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管设备 外侧板 条形出液口 出浆口 缓冲腔 中心处 注浆孔 侧壁 本实用新型 连通 施工技术领域 侧壁外表面 缓冲作用 防塌方 内侧壁 注浆口 沿边 正对 冲击力 平行 扩散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属于顶管设备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设于顶管设备侧壁内的注浆孔;顶管设备侧壁外表面所在侧设有外侧板,外侧板朝向顶管设备内侧壁的一侧的顶管设备侧壁上开设有缓冲腔,注浆孔的出浆口连通于缓冲腔中心处,外侧板的中心处正对注浆孔的出浆口,外侧板上由其中心向周侧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宽度和长度均渐大的条形出液口,条形出液口均与缓冲腔连通,条形出液口的长度平行于外侧板的相应侧沿边,内侧的条形出液口与外侧板中心处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浆口的半径。本实用新型对浆液的冲击力的缓冲作用较大,还能实现浆液在顶管设备侧壁快速全面的扩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设备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过铁路的涵洞或排水设施施工等方面经常用到大型的顶管设备,而在顶管施工时,周边的土体往往会给顶管设备的前进带来很大阻力,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润滑措施,以减小顶管设备的顶进阻力,现有的注浆润滑方式一般都是在机头部位注浆,浆液往往会快速渗入土体,润滑效果较差,而在沙质土体中采用注浆润滑时,由于注浆泵一般是活塞泵,浆液会有很强的瞬时冲击,浆液的冲击会将土体掏空,带来塌方的危险。
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07295511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其在顶管设备侧壁设有注浆孔,可以随着顶管设备的前进控制注浆,能够保证顶管设备侧壁润滑,同时,出浆口设有导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浆液对土体的冲蚀,保证浆液位于顶管设备侧壁周边,使沙质土体采用注浆润滑的限制条件大大降低,既能防止土体塌方,又能保证顶管设备侧壁的润滑。但其存在如下缺点:浆液从出浆口冲出时,导流结构对浆液的冲击力的缓冲作用不足,导致浆液仍有可能冲击土体;导流结构将浆液导向两侧,不利于浆液在顶管设备侧壁快速全面的扩散。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其对浆液的冲击力的缓冲作用较大,还能实现浆液在顶管设备侧壁快速全面的扩散。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管设备防塌方注浆口结构,包括设于顶管设备侧壁内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入浆口延伸至顶管设备内侧壁并连接固定在顶管设备侧壁上的注浆管接头;所述顶管设备侧壁外表面所在侧设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朝向顶管设备内侧壁的一侧的顶管设备侧壁上开设有缓冲腔,所述注浆孔的出浆口连通于缓冲腔中心处,所述外侧板的中心处正对注浆孔的出浆口,所述外侧板上由其中心向周侧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宽度和长度均渐大的条形出液口,所述条形出液口均与缓冲腔连通,所述条形出液口的长度平行于外侧板的相应侧沿边,内侧的条形出液口与外侧板中心处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浆口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板的中心处朝向所述出浆口的一侧设有向外侧板内部凹陷的拱形面体,所述拱形面体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出浆口的口径。浆液从出浆口冲出时击打在拱形面体上,可加大对浆液冲击力的缓冲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强装置防止冲击土体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腔内连接所述出浆口的位置固定有环绕于出浆口沿边上的环形挡块,所述环形挡块的外侧边与拱形面体底面周侧对齐,所述环形挡块的厚度由其内侧向外侧渐小。环形挡块的设置使得浆液从环形挡块顶部冲出,缩短了浆液冲出后至冲击在拱形面体上的距离,有利于保障浆液冲击在拱形面体上,防止浆液从出浆口冲出后直接进入缓冲腔,保障了拱形面体对浆液的缓冲作用;且环形挡块可保持拱形面体底部周边供浆液通过的空间的高度基本等于缓冲腔的高度,有利于保证浆液的均匀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孔为横置的Z形,且拐角处均为直角。这样设置使得浆液在注浆孔内的拐角处就能缓冲掉部分冲击力,有利于加强装置防止冲击土体的功能。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4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机人舱闸门关闭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举臂滑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