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跟踪液面的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3705.X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0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杜红彪;魏华;张高明;方芸;欧阳晖;林莉;柳明;刘尚伟;杨辉;雷阳;许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24 | 分类号: | F16M11/24;F16M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升降杆件 自动跟踪 本实用新型 升降机构 探测设备 外壁 拆卸 水文 设备可维护性 升降驱动机构 液位传感器 部分固定 方案结构 工作稳定 工作效率 机械支架 升降结构 中空结构 自动提升 自动液位 控制器 倒置 固定式 内壁 匹配 跟踪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跟踪液面的升降机构,包括:基座、升降驱动机构、L型支架、套管、液位传感器、升降杆件以及控制器,所述L型支架倒置地固定于所述基座下方,所述套管为中空结构,所述套管的外壁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L型支架上,所述升降杆件的外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匹配,并设置于所述套管内。本实用新型针对固定式机械支架方案结构导致的连接水文探测设备安装、拆卸困难,设备可维护性差,工作效率低,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自动液位跟踪升降结构。该方案实现了升降杆件的自动提升与下降以及对液面的自动跟踪功能,实际机构工作稳定可靠,易于水文、探测设备的安装、拆卸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跟踪液面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在水域岸边、混凝土墩、沉箱等涉水建筑物环境的运维人员需要长期进行水文、探测设备的水深调整、维护保养,操作风险高、工作效率低。
目前,已有在水文、探测设备中采用固定式机械支架,以及浮筒安装等方案。固定式机械支架方案问题在于结构沉重、一旦安装完成,后期如需位置调整以及维护整体拆卸难度大。浮筒方式安装方案主要问题在于浮筒摇摆不稳定,会很大影响精密水文仪器的工作性能;另外浮筒方式安装作业一般情况下需要额外工具辅助(船只),安装落水风险大,安装成本高。
若能提供一种具备可升降的搭载机构,将能够自动调整设备涉水深度,减少人员操作,运行维护安全便捷,能够显著提高水文、探测设备使用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水文、探测设备安装方案结构不灵活,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综合性能良好且易于实现的自动跟踪液面的升降机构。
具体而言,本实用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跟踪液位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升降驱动机构、L型支架、套管、液位传感器、升降杆件以及控制器,所述L型支架倒置地固定于所述基座下方,所述套管为中空结构,所述套管的外壁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L型支架上,所述升降杆件的外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匹配,并设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杆件直接或间接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升降杆件在所述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杆件下端,用于测量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液面的距离,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液面的距离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驱动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装置为钢缆,所述电机收紧或放出所述钢缆,进而驱动所述升降杆件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件下端设置有探测装备固定机构,所述探测装备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水文探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外侧每隔预定间隔设置一个腹板,所述腹板围绕在所述套管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防护罩壳,所述防护罩壳安装在所述套管的上下两端,所述防护罩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升降杆件穿过防护罩壳进入所述套管,所述防护罩壳与所述升降杆件之间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为所述自动跟踪液位的升降机构供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应力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套管侧部。
进一步地,升降杆件下端安装2至3个具有一定间距的开口夹,开口夹与水文、探测设备连接,通过开口夹的压力与摩擦力使设备固定。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信号采集器,用于对所述液位传感器进行数据读取,获得液面水位实时高度,所述信号采集器对所述应力传感器进行数据读取,获得升降机构整体应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37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维修的适配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铝合金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