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沟槽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1038.1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5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9/06;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上海襄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29 | 代理人: | 祝辽原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硅栅极 沟槽区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凸出 器件结构 无缝连接 发射区 沟槽型 栅结构 衬底 半导体 多晶硅栅 沟槽结构 开关动态 开关特性 开关延迟 栅源电容 多晶硅 发射极 上表面 交叠 | ||
一种沟槽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结构,包括:沟槽区、多晶硅栅极、半导体衬底;多晶硅栅极设在沟槽区内,多晶硅栅极为沟槽结构,沟槽区设在半导体衬底中,沟槽区顶部形成多晶硅栅极凸出P型外延层表面的栅结构,沟槽区内多晶硅栅极与N+发射区无缝连接。通过多晶硅上表面凸出P型外延层表面1‑2um的栅结构,使得沟槽区内多晶硅栅极与N+发射区无缝连接,减少了发射极和多晶硅栅极之间的交叠面积,减少了栅源电容,降低了开关延迟时间,减少了器件的开关动态损耗,改善了开关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沟槽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结构。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以下简称IGBT)是一种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和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结合起来的达灵顿结构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电压控制、输入阻抗大、驱动功率小、导通电阻小、开关损耗低及工作频率高等特性,是比较理想的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开关频率在10K-100K Hz之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IGBT电流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沟槽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量产的沟槽型IGBT都是采用先进行沟槽刻蚀,刻蚀完成之后再生长多晶硅,然后进行多晶硅刻蚀的工艺顺序。在多晶硅刻蚀工艺中为了确保硅衬底表面的多晶硅能够被刻蚀干净,通常都对多晶硅进行了过刻蚀。这样做会使得多晶硅上表面呈现凹下去的形状,容易造成N+发射区和沟槽栅之间的垂直交叠面积偏小,使得导通电阻增加,从而增大了IGBT通态损耗。现有工艺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采取增大N+发射区注入能量,推阱时间更长,形成更深的N+发射区结深,以此来确保N+发射区与多晶硅栅垂直交叠,但这样做往往会使得栅源电容过大,增加了IGBT的开关损耗。另外,在现有的载流子存储层的形成工艺中,采用高能量注入磷原子,载流子存储层中N型载流子的掺杂浓度呈高斯分布,其浓度分布的形貌带有拖尾,容易对后续表面MOS结构中P阱区的峰值浓度造成影响,从而造成阈值电压的不稳定性,影响器件的导通压降,也降低器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沟槽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沟槽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结构,包括:沟槽区、多晶硅栅极、半导体衬底;多晶硅栅极设在沟槽区内,多晶硅栅极为沟槽结构,沟槽区设在半导体衬底中,
沟槽区顶部形成多晶硅栅极凸出P型外延层表面的栅结构,沟槽区内多晶硅栅极与N+发射区无缝连接。
进一步的,半导体衬底为N-硅衬底,N-硅衬底上形成厚度可控和体浓度均匀的N型外延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N型外延层上形成厚度可控,浓度均匀的P型外延层。
进一步的,多晶硅栅极贯穿N型外延层与P型外延层以及设置在N-硅衬底中,并凸出于P型外延层表面1-2 um;
进一步的,N-硅衬底上采用N型外延层和P型外延层的双层外延层结构,并在P型外延层上形成IGBT的表面MOS结构。
进一步的,多晶硅栅极的沟槽内填充有N型高掺杂浓度的多晶硅;多晶硅栅极的沟槽深度为3-6 um,横截面宽度为0.5-2 um;多晶硅的掺杂浓度为5E19-5E20 cm-3。
进一步的,N+发射区形成于P型外延层表面,并与多晶硅栅极的两侧面相连接,形成电子导电通道;P+深阱区形成于两个沟槽区之间的N+发射区中间;二氧化硅阻挡层形成于P型外延层表面;二氧化硅绝缘介质层形成于二氧化硅阻挡层以及多晶硅栅极表面;多晶硅栅极形成于发射极电极下方,二氧化硅绝缘介质层形成于多晶硅层和发射极金属之间;N型场终止区形成于N-硅衬底背面,P型集电极区与N型场终止区背面接触;发射极电极形成于N+发射区、P+深阱区和二氧化硅绝缘介质层上;背面集电极形成于P型集电极区的背面;栅氧化层形成于沟槽区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1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体管及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导电插塞结构及半导体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