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转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0879.0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诚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转杆,其能够提高止动橡胶的耐久性,降低止动橡胶的内部应变、尤其是止动橡胶的固定端部的应变。扭转杆(1)具备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外筒部(2)、以及从外筒部起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结部(3),扭转杆还具备:内部构件(4),其配置在外筒部的筒内,并具备主体部(5)和位移限制部(6),主体部配置为相对于外筒部中的在第二方向上对置的内表面隔开间隔,位移限制部与主体部一体形成,并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与连结部相反的一侧;以及止动橡胶(8),其固定于内部构件的位移限制部,至少在止动橡胶的与位移限制部固定的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减薄而成的凹陷部(9)。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杆,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例如在汽车中用于将动力单元连结于车辆车身的扭转杆。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汽车的发动机向车身进行防振支承的防振装置,已知有扭转杆。通常使用的扭转杆具有外筒部、内部构件以及连结外筒部和内部构件的橡胶弹性体。通过将这样的扭转杆安装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能够减缓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CN 107972468A
专利文献2:CN 106427516A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以往的扭转杆中,为了限制内部构件的移动,有时在外筒部与内部构件之间设置有止动构造。该止动构造例如设置于外筒部的内表面并具有平滑的外周面(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这样的止动构造中,伴随着橡胶的压缩变形而使弹性常量增加。而且,由该变形产生的内部应变容易集中到一处,也容易产生橡胶内部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止动橡胶的耐久性、具体来说为降低止动橡胶的内部应变、尤其是止动橡胶的固定端部的应变的扭转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扭转杆,其具备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外筒部、以及从所述外筒部起沿与所述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第一轴直角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杆具备:
内部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外筒部的筒内,并具备主体部和位移限制部,该主体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筒部中的在与轴向以及第一轴直角方向垂直的第二轴直角方向上对置的内表面隔开间隔,该位移限制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并配置在第一轴直角方向上的与所述连结部相反的一侧;
一对橡胶弹性体,其对所述外筒部的在第二轴直角方向上对置的内表面与所述主体部进行弹性连结;以及
止动橡胶,其固定于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位移限制部,并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筒部中的第一轴直角方向上的与所述连结部相反一侧的内表面隔开间隔,
至少在所述止动橡胶的与所述位移限制部固定的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减薄而成的凹陷部。
根据第一方式的扭转杆,通过至少在止动橡胶的与位移限制部固定的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减薄而成的凹陷部,能够至少在止动橡胶的与位移限制部固定的端部处降低由输入引起的应变,从而不易使应变集中于该端部处,从而提高止动橡胶的耐久性,进而提高扭转杆的耐久性。此外,由压缩变形产生的弹性常量的增加也变得平缓,从耐久性和低弹簧性能这两方面来说变得有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动橡胶的外周面上沿第一轴直角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所述凹陷部。通过在止动橡胶的外周面上沿第一轴直角方向形成多个凹陷部,从而形成有多级(波纹状截面)构造的止动橡胶。通过将止动橡胶的截面设为波纹形状,能够使由橡胶的压缩变形产生的内部应变不易集中于一处,从而避免了在橡胶内部发生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0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绞盘式节水喷灌机的PE管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节水型热水器